龍骨每隔四五尺遠,便會有一個豎孔,然後碗口粗的木頭,從中穿過,作為船體豎的方向的結構,然後再隔四五遠,又會有一個橫孔,再穿上碗口粗的木頭,從而構成船體的模梁。
如今,船體的底艙部分,底板已經基本上鋪好,木工們正在加緊安裝側弦。劉堅約摸估計了一下,按這形狀把船造出來,約有二十米長,五六米寬,載重至少在百噸以上。雖然不致於說能進行遠洋航行,但跑跑近海還是能應付的。
隻是,他想知道的是,雖然按理論來計算,這種船造出來能有四五層高,裝人的話也能裝下近千人,但以如今的鑄鐵的水平,真的能應付遠洋的複雜海況麼,隻怕還真的得試了才知道。
“嗯,你們辛苦了,”劉堅讚許的點點頭,“現在人也來了,你們就不要住這種簡易的工棚了,趁著這幾天天氣好,抓緊時間整幾套房子出來,也好讓大家過個熱鬧年不是?”
桃中地區的緯度和兩廣地區差不多,現在雖然是十二月,白天的氣溫經常也經常在二十度上下,但到了晚上的時候,海風吹過來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冷的。
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又有兩千多的生力軍,抓緊時間伐木采石,劉堅估摸著,應該還能在過年前給大家建起幾幢安居房出來。還好現在這裏都是光棍,大家擠擠也能過去。要是再過段時間有了女眷了,可就麻煩了。
雖然如此,劉堅自己可是帶了女眷來的,吳麗還給他布置了要在這幾天完成播種的任務。他還要先將自己家的人安置好了。
鐵玉柱帶著他參觀船廠的時候,兩個女人已經在分工做事了。
陶佳要安排人立即紮營,雖然不指望能讓所有的人都能有地方歇息,但在船是擠了一整天了,能騰出一半人住到岸上的簡易工棚裏來都好。
伏壽則帶著幾十個精壯的漢子往岸上搬運帳篷、糧食等,話說這一整天她們倆擠在船上也早不舒服了,她倆還肩負著生兒育女的重任,可得把自己的小窩整舒服了。大姐交待的任務,她們要是不抓緊時間完成,待這男人回去,可就不歸她倆的了。
看完了船塢的整體情況,劉堅還有些意猶未盡。雖然船廠目前看來還很簡陋,但顯然吳麗是在準備下一盤大棋,因為接下來她計劃要造的船,至少是目前這條船的四倍,那可是千噸級,能容納一兩千人的大船了。
造十幾米長的船,還可以啟龍門吊來搬運,可若是更大的船,鐵管自重都有幾十噸了,單靠人力隻怕是不行了。
如何完成吳麗這個任務,鐵玉柱一臉愁容的希望能得到劉堅的幫助。劉堅說實在話,也不是懂得這些機械加工的活兒,也隻是答應他晩上再慢慢替他想辦法。
快天黑的時候,在伏壽派人的催促下,劉堅總算回到了自己的宿營地裏。
就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內,她已經讓人支起了簡易的帳篷,讓他們自己這十幾個貼身的人將就是夠了。
俘虜們也努力的在伐木支棚,可也隻能堪堪建了十幾間房子,晚上隻能席地而臥了。然後鐵玉柱那邊讓船廠工們又騰出了十幾間房子,好歹這兩千餘人晚上不要睡在野地裏了。雖然是熱帶地區,可也是十一月的天氣了,到晚上的時候仍然很冷的。
至於晚飯,就隻好隨便找幾塊石頭,支起個鍋子,然後找點幹柴燒熟了吃了。甚至連劉堅也隻能端著個碗,站著來吃。
劉堅端著個碗到處走的時候,居然又看到了那個叫錢三的老艄公,隻見他一手拿著個碗,正在追逐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喂飯。而小家夥似乎玩得不亦樂乎,不是很配合。
“錢三,你孫兒呢,”劉堅端著碗走過去,看著錢三點了點頭,又不解的問道,“錢三,孫兒都有了,怎麼會舍得背井離鄉來到這裏啊。”
“總督大人,不瞞你說吧,”錢三又強行給孫兒喂了口飯,試探著望了眼劉堅,這才猶豫著說,“就是因為有了孫兒了,才更要出來奔個活路啊。”
“啊,此話怎講?”劉堅更加不解了。
“大人,我們這些小民們,若是有一點活路,誰願意背井離鄉的啊,可是,呆在老家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啊,也好在遇到了大人,這才讓小人我們一家人謀得了一條生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