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從此彭城你當家(2 / 2)

但是,他們能逃出來,還算是幸運的,因為被曹軍遭遇的百姓們,他們不是被驅到泗水中淹死,就是被曹軍砍殺。流民的屍體阻塞了泗水的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動。

聽到這些,心中對曹操最後的那一份好感也消失幹淨了,想著那無辜的百姓,就算明白殺死百姓的不是曹操,餓死百姓的不是那人,但這一切的禍根卻都是他,劉堅自己都沒有發現,已經有一個仇恨的種子在他心裏紮下了根。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天下蒼生,他須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替他們找回一份公道。

緊接著,當陶謙焦頭爛額,為如何安頓這批流民的時候,曹操再次大舉興兵,向東北圍攻費、華、即墨、開陽等地,陶謙於郯城派出將士前去救援被圍城池,一邊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曹操圍郯縣不下,立即轉攻慮、睢陵、夏丘三縣,曹兵所到之處,男女老少盡遭屠戮,雞犬不留,路上所見之處不見行人炊煙。後曹操因兵糧告盡,不得己退兵,陶謙總算暫緩了一口氣。

今年,眼看春暖花開,百姓們打算再次收拾舊家園時,曹操再度興兵來犯,先後攻克五城,彭城(彭城)眼看不保,陶謙此時,除了幾十萬指望著他救濟的難民之外,再無多少可戰之力,正想逃回老家丹陽。

好在,陳留太守張邈背叛曹操,和其弟,原廣陵太守張超張超迎呂布入兗州,曹操腹背受敵,隻得回兵,陶謙再次僥幸過關。

但陶謙想著自己一心就想讓天下的黎民百姓過點安份的日子,卻屢次遭到曹操的攻擊,還聲明是為父報仇,自己什麼時候成了曹操的父了。又想起這大漢天下諸多的英豪們都是見死不救,坐視自己受困,坐視無數黎民百姓被屠,越想越氣,一口氣沒有接上來,竟瞌然長逝。享年不過六十三歲,隻留下彭城這一個爛攤子,以及兩個書生氣的兒子和一個刁鑽任性的女兒。

再次聽到曹兵屠戮百姓的事跡,就算不是曹操親手所為,但這個罪責已經不容懷疑的落在了曹操的頭上了。就象餓死幾千萬的那個年頭,就算不是他拔掉了農民們的糧食,逼人民去天天跟著他喊口號,但冤有頭債有主,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他造成的。劉堅對曹操最後的一絲好感也告消失了。

雖然急著去見見陶謙的遺體一麵,對於這位一向對自己親眼有加的長輩,劉堅也是說不出的敬意,劉堅還是留了一手,由典韋和張雄親自帶著一百名精幹之士隨著自己入城,其它的人則由胡添帶著駐守城外。

張雄聽了這個安排,微微皺了皺眉頭,抬起頭想說些什麼,還是搖了搖頭,順從的跟上了隊伍。

盡管醞釀了很久的感情,但當他奔至陶謙的靈堂前,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了。這個一直孜孜不倦的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老人,他甚至還不能護得治下的百姓們周全,就含恨而逝,蒼天,果真不仁麼?

劉堅虔誠的在靈堂前拜了三拜,起身扶起還禮的陶商,悲傷地說:“大兄,請節哀。”

陶商兄弟倆一臉木然的還禮,許是被悲傷擊倒了,無限悲戚地說:“家父囑托過我,以後都要聽劉先生的,以後我們陶家一家子,可就全賴劉先生庇護了。”

陶佳一臉的淚水,隻木然的站著,似乎沒有關注到劉堅的存在,而張雄也隻是禮貌的拱了拱身,不知凝神思考什麼去了。

張雄和典韋不能入內,隻遙遙在堂外,領著幾個將領遙拜三下便算行了禮了。劉堅飛快的打量了靈堂周圍,陶謙以前也算是一州首腦,這靈堂有些冷清啊,除了哭得不省人事的陶夫人,以及木然的幾個子女兒媳婦之外,似乎不見幾個外人。

“賢弟,陶公生前已經交待下來,這彭城上下,可就全指望你了,這位陳恭將軍,乃是陶大人手下第一大將,也承諾以後聽賢弟調遣。賢弟,以後這彭城上上下下百幾十口子,可就便指望你了。”

“末將陳恭,見過劉大人。”一個大大咧咧的中年將領,抱拳向劉堅致禮,但劉堅淡淡的感覺到,似乎那態度並不是很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