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石器,是簡單而粗糙的石塊。當時人們就借助這樣的工具獵取野獸,挖掘可食植物的根莖。曆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舊石器時代。
在二三百萬年漫長的舊石器時代裏,人們慢慢學會製造磨光的、比較精致的石頭工具,於是人類社會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
根據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和考證,在新石器時代裏人類已經使用火了。
迄今為止,人類很早就會用火的有力證據之一是在北京市房山縣周口店距今約50萬年前北京猿人生活的地方,發現有很厚的灰燼和一些經火燃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和灰土。灰燼不是散漫地存在於整個地層,而是在一定部位一堆堆地分布著。這說明它不是野火的跡象,而是有意識用火的結果。
1981年12月29日《光明日報》報道:“據《華盛頓郵報》11月26日報道,由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4位人類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在非洲肯尼亞的切蘇瓦尼亞地區發現了142萬年前的石器和40塊燒過的泥土碎塊,經化驗發現,這些泥塊在通常的篝火溫度(400°C)下燒烤過。”這樣,人類開始用火的時間就可能被再推早100萬年。一般認為,大約160萬年前,非洲直立猿人就開始用火了。
自然界發生火的原因很多。例如:長期幹旱和雷電都可能使森林、草原起火;火山爆發噴放的熔融岩漿會燒著周圍的草木;森林中堆積的朽草、枯葉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自燃;石油和天然氣等外露的礦苗經幹旱和溫度升高也會起火。但是隻有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火才能被人們利用和控製。
火是物質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進行劇烈化學反應發出光和熱的現象。火的利用是人類在化學中第一個重大的發現。人類由於利用了火,因此不僅有了防禦野獸侵害的武器,而且使人類的飲食從生食改變為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從而促進了人類機體的生理變化和發展。人類還利用黏土燒製陶器,這是最早創造出來的化學製品。
在燒製陶器的過程中,選料不斷精細,從在地麵上堆放幹柴草燒土坯到建窯,焙燒溫度逐漸提高,並且人們發明了釉料,使陶器的製造過渡到瓷器的製造。瓷器的發明大約比陶器晚幾千年。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成瓷器的國家。在河南、江西、江蘇、安徽、甘肅等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我國商代遺址中,都發現了完整的原始青瓷器。距今約二千多年前的我國漢朝,由於原料配方、生產工藝和高溫技術的不斷改進,製品達到了瓷器的基本要求,出現了真正的瓷器。這種瓷器已很精細而美觀。可以說,我國從商代出現原始瓷器開始,到漢代已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過渡。在後來的年代裏,我國的瓷器製造不斷發展。到公元618年~907年我國唐代出現了絢麗多彩的“唐三彩”瓷件。稍後五代時的青瓷稱盛一時,被稱讚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我國的瓷器早在8世紀左右的唐代經“絲綢之路”西傳,由阿拉伯、小亞細亞地區和埃及傳到歐洲。這可能正是英文中“中國”和“瓷器”都用同一個詞“china”的原因。
隨著製陶技術逐漸成熟,為金屬冶煉、鑄造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包括冶煉和鑄造所需要的高溫技術、耐火材料和造型材料,等等。
隨著火的發現和利用,人們獲得了木炭。木炭在古老的金屬冶煉中被用作燃料,而且是還原劑。
金、銀等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單質狀態存在,它們發出耀眼的金屬光輝,長時間不鏽蝕,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它們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
銅、鐵、汞、錫、鉛等金屬的礦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並且多以氧化物、硫化物或碳酸鹽的形式成礦。它們是人們最早經過冶煉而獲得的一些金屬。當含有這些金屬的礦石偶然落進古人的篝火中時,它們經過分解、氧化、還原等化學過程,便生成有閃爍光澤的金屬,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可能就是金屬冶煉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