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攘外嘛......”蕭明也重新拾起酒杯虎吞了一口,這聽書的沒傻知覺,卻苦了這說書的人,一個人唱了半天的獨角戲,早就唇焦口燥,索性將那滿滿的一盞梨花酒直吞了進去,權當解渴之用:“說到攘外,這內外的交界線便是城池,因此攘外的關鍵便在於如何快速的修繕好城牆,說到城池想必唐大人是行家裏手,城池因材質的不同而分為土城、磚城、石城、竹城。
顯然我們的綏德縣城牆是屬於磚城,磚城的防禦能力在其他三類城池中居於首位,既能夠大力的抵抗風化水蝕,又能抵住敵人的硬弓勁弩,似鋼鐵般堅硬的城牆試問又有哪國的兵器能夠穿透呢,然而在這次的宋夏之戰後,城牆卻遭到了極大程度的毀壞,這是因為維護不周造成的。
即便是再堅固的物體,長期放在那裏無人問津也會慢慢變得腐朽,平時這些看不出來,但是到了戰時這些弊端都會一一顯露出來,如果是因為維護不足致使一城的防禦力量頓減,造成了大麵積的傷亡就追悔莫及了。
即便是維修的費用再高也不可以置之不理,以往的壯城兵都是是由政府專設而成,人力不足時,還派遣廂軍或征調民夫築成,在他們身上浪費的開支不是一筆小數目,唐大人以後可以直接調本縣的駐軍輪番地上城池站崗,既起到了守城戍邊的作用又能修繕城池,而且他們還不要額外的軍餉,城池一旦堅固了,那麼進出的盜賊也就減少了,加上城上的巡防將士輪番值守,我想隻有那些不長眼的蟊賊才會打綏德百姓的主意吧,這是不是魚與熊掌兼得呢?”
“好好好!好啊!”唐慶早已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竟然忘我的大呼三聲“好!”,本來是想讓蕭明來聽聽他和林豐的主意,充當個參謀角色,不成想這蕭明竟是如此的博學,從一個參謀一躍為邊防司令了,而他和林豐卻成了輔助角色,在這個專家麵前幾乎插不上什麼話了:“蕭公子果真是全才啊,不但詩吟得好,還懂的梨花酒,不但懂的梨花酒,還精通為政之道,妙妙妙,簡直妙不可言呐”
此刻的唐慶對於蕭明的看法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以前的‘馬氏蕭郎’一說頂多讓他覺得蕭明是一縣之才,而今天的關於綏德城市建設的論述,足使唐慶相信蕭明是個經國之才,是那種出將入相的宰輔之才,雖然他現在的還是白身,但唐慶相信假以時日眼前這個和自己喝酒的少年就會變成執國家重器的王佐大臣。
這小子心存感激,為人忠厚,若是自己把女兒許配給他,他日自己豈不是變成了宰輔大人的丈人,以後在綏德地界上就算是賦閑在家也沒有誰敢對自己無禮吧。唐慶有這般想法也是情有可原,都說人往高處走,誰不想自己能夠有權有勢呢,看著自己己經年過半百,卻還是個小小的七品縣丞,以後想來也不會有什麼升遷的機會了,又怎麼能不趕緊抓住眼前這隻潛力股呢。
唐慶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實現的可能,這蕭明救過璃兒,璃兒對其心存感激,加之自己的女兒又是個萬裏挑一的絕色佳人,自小習得琴棋書畫,那是知書達理,羨煞旁人呐,蕭明也是男人不可能對璃兒沒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