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培養(4)(2 / 3)

在上述基礎上,我們緊接著探索第二組實驗,把CaCO3引伸到可溶性Na2CO3(或K2CO3)的係列實驗探索中,讓學生在兩組有階梯性的實驗中比較差異,深化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體操作如下:

把這種溶液分盛於四支試管中根據實驗現象,擬出下列思考題讓學生討論:

①碳酸鈉溶液中加酚酞試液為什麼顯紅色?

②通入過量CO2溶液為什麼由紅色變淡紅色?

③繼續通入CO2溶液成無色後,再用pH試紙試為什麼顏色不變?這是一種什麼溶液?它的成分是什麼?

通過這組實驗不僅鞏固理解碳酸鹽的轉化規律和條件,而且還鞏固和深化了鹽類水解,緩衝溶液的有關知識,有5%~10%的學生能回答出組成緩衝溶液的成分是H2CO3~NaHCO3。因而使這部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他們深有體會地說:“在實驗過程中確有許多知識可以學習”,嚐到了“學海無邊”的道理。

實驗課中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精神

培養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養成他們“學會學習”及發展特長,已成為當今中學化學教育的趨勢之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課應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福建廈門第六中學莊小榮老師以高一年級“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為例。把有關新課及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結合為一節課,課型為討論式實驗課,教學過程概況如下:

複習氯離子的檢驗方法和列出本節課的課題組織學生先討論下列三個問題(1)檢驗溶液中某種離子的存在的依據是什麼?——離子的性質(2)離子的性質能否都被利用來檢驗此離子的存在?——進行實驗時要有明顯而特殊的實驗現象的才行。

(3)在溶液中進行的實驗所產生的明顯現象主要有哪些?——產生沉澱(顏色)、氣體(顏色、氣味)和溶液顏色變化等等。

組織學生通過查資料,做實驗及討論解決下列四個層次的問題(1)硫酸鹽哪些不溶於水?

①指導學生回憶並主動查溶解性表。

②學生實驗:Na2SO4溶液與BaCl2溶液作用。——常見的硫酸鹽中有硫酸鋇、硫酸鉛等不溶於水,BaSO4是一種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

(2)鋇鹽中是否隻有BaSO4才是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

①指導學生利用溶解性表。

②學生實驗:BaCl2溶液分別與Na2CO3溶液和Na3PO4溶液作用。——BaCO3、Ba3(PO4)2等也是不溶於水的白色固體。

(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澱產生,能否證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4)BaSO4與BaCO3、Ba3(PO4)2等不溶於水的鋇鹽相比,有什麼特殊的性質?

①引導學生回憶BaSO4具有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酸的性質。

②學生實驗:往前麵三支產生白色沉澱的試管中分別加入足量鹽酸。——BaSO4不溶於鹽酸,而BaCO3和Ba3(PO4)2等可溶於鹽酸。

組織學習歸納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並提出兩個思考題讓學生解答,以鞏固所學知識和幫助學生提高文學表達能力(1)如何鑒別BaSO4、BaCO3、Ba3(PO4)2三種白色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