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提出待實驗解決或激活思維的問題。
③學生討論或實驗,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④問題解決——達標。
如介紹製取氫氣的簡易裝置的教學過程為:先展示一支盛有鋅粒和稀硫酸的敞口試管,當學生看到試管內反應非常劇烈時,再向學生逐個提出問題和討論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再讓學生看具體裝置。向學生提出了下列問題:
①若需要收集氣體,需增加什麼裝置?(措施:配上帶導管的橡皮塞。)②需要隨時加入酸液該增設什麼裝置?(措施:配上一個長頸漏鬥。)③若想隨時使反應發生或停止,怎麼辦?(措施:配上有孔塑料板和彈簧夾。)演示實驗方式和方法的優化,直接影響到學生進行有效思維的效果。
(2)提高學生實驗質量,落實操作能力,培養目標學生實驗是學生操作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徑。實踐表明:糾正一個已形成的不正確實驗操作比掌握一個正確操作困難得多。學生盡管已按要求作了預習,但實際操作時,仍免不了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教師在學生實驗時應加強巡視,努力把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消滅在萌芽狀態。
下麵列的是《氫氣的製取和性質》部分的學生實驗目標:(達成度=達標項數/目標總項數)實驗目標(H2的製取和性質)達標情況(達或未達)知識目標(理解)1實驗室製取H2和與H2性質有關的各個反應。
2收集H2的兩種方法。3H2簡易裝置的使用。4H2純度的檢驗。5H2燃燒生成水的檢驗。6H2還原CuO的操作原理。
達成度操作能力目標(熟練)1製取H2簡易裝置的裝配。
2裝置的氣密性檢查。
3藥品的取、放。4排水集氣法收集H2。5H2的純度檢驗。6H2燃燒生成物的檢驗。7H2還原CuO裝置的裝配。8H2還原CuO實驗的操作。9現象觀察與記錄。
達成度實驗時,小組紀律由一個事先選定的學生(態度認真,操作熟練)維持,我們稱這個學生為“幫教員”。實驗後,教師組織學生先組內,後組際進行實驗情況交流。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非常活躍。
(3)優化實驗習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習題教學,不僅為了複習鞏固有關知識和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探索問題的一般科學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我認為單靠教材中規定的幾個實驗習題是不夠的,根據需要和可能,不妨適當補充一些自編實驗習題。如①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②CO還原CuO實驗中的尾氣處理;③雞蛋殼中CO32-的鑒定等。
實驗習題教學一般分以下幾個環節:①學生準備(設計實驗方案);②教師審查指導;③實驗;④集體擇優和改進。學生對其中第四項最感興趣,思維最活躍。因為他們在互相啟發,互相切磋的氛圍中,在“肯定”和“否定”的過程裏,學會了從多角度、多方麵考慮問題,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進行化學實驗目標教學,不僅要重視實驗目標的製定和按目標進行教學,還必須根據定期達標測驗獲得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對目標作修改和調整,使實驗目標更趨完善,實驗教學取得更大的效益。
實驗複習五步曲
識記
這是認知水平中要求最低的,它是其他能力要求的基礎,是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物質基礎。
它包括常見儀器的使用,實驗基本操作,典型的化學實驗。例如,天平的正確使用、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常見物質的製備、性質實驗、除雜分離等。這些內容的複習可在章節複習時進行,對這些基礎知識要有正確的記憶,切不可模糊不清、模棱兩可。有了紮實的基礎知識,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
對各個具體化學實驗都了解掌握後,不應該再把各個實驗看成是孤立的個體,而應該把認知水平提高一步,分析各個實驗,找出共同點進行分類。例如,繁多的實驗可分成製備實驗(包括分離、提純)與性質實驗兩大類。
(1)製備實驗可根據生成物狀態分成氣體,能揮發成氣體的物質和生成物為液態、固態二類。
製備氣態物質的實驗可根據反應藥品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分為:
①固體與固體加熱反應,如製氧氣、氨氣、甲烷等。
②固體與液體不加熱反應,如製氫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
③固體與液體、液體與液體加熱反應,如製氯氣、氯化氫、硝酸、乙酸、乙酸乙酯等。
製備物質為液態或固態:如製溴苯、硝基苯、酚醛樹脂等。生成物為液態的,由於反應物與生成物混合在一起,反應後要考慮混合物的分離。
(2)性質實驗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可分為:
①氣體與氣體的反應如氫氣與氯氣的反應、甲烷與氯氣的反應、硫化氫與二氧化硫氣體的反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