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曾經的美麗家園(1)(2 / 3)

(3)點多麵廣的工業汙染問題。由於工業“三廢”(廢渣、廢水、廢氣)所造成的土質、水質和大氣汙染,其累積效應也會影響全球。近幾十年來,由於世界各國排入大氣中的廢氣愈來愈多,酸雨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4)重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環境問題。由於地球內部和星球之間的運動所造成的個別突發事件,如火山爆發、特大地震、山體滑坡等,其影響經過多級反饋,逐級放大,最終也影響全球環境。

由於人口膨脹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類對地球影響規模空前加大,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憂慮和不安。了解和認識全球資源態勢,研究與資源開發相關的全球環境問題,對於實現世界各國共同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許多國家的曆史上,經濟起飛階段往往伴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汙染增加、公害不斷,原因在於當時這些國家對環境資源急功近利的掠奪式開發。比如倫敦,在英國經濟發展最繁榮的18~19世紀變成了“霧都”,泰晤士河開始黑臭;美國在20世紀初到30年代之間爆發過嚴重的“黑風暴”;日本在20世紀50~70年代先後出現“痛痛病”、“水俁病”等環境汙染造成的大規模公害。發達國家的對策是“先汙染、後治理”,問題暴露之後,在經濟、技術力量和公眾的環境意識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解決發展過程中遺留的環境汙染,但給環境已經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和固體垃圾汙染是環境汙染的三個主要方麵。工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渣是環境汙染的主體。在城市中,汽車排放的尾氣是空氣汙染的一個重要汙染源。由於空氣粉塵汙染非常嚴重,有些城市現已成為衛星觀察不到的城市。有些地方的飲用水中有害元素嚴重超標,對人們健康構成威脅。固體垃圾汙染更比比皆是,就連人跡罕至的珠穆朗瑪峰也未能幸免。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科學家最近發現企鵝竟然也感染上了家禽病毒。

毀林開荒、圍湖造田、過度放牧等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生態平衡的做法使我們吃夠了苦頭。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沙漠侵襲等都是人類自己釀就的苦酒。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為例,由於人為的原因,撒哈拉沙漠的麵積50年來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千米,目前仍在繼續擴大。

地球上的物種正在銳減,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每年10月份的最後一天,紐約動物園的大型草地上都新豎起一排墓碑,每塊石碑都是為滅絕的一種物種而立。據科學家估計,目前平均每天有3個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全世界有9400多種動植物正瀕臨滅絕。人類要對此負責,是人類摧毀了它們的生存環境,甚至它們本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可是人類對熱帶雨林的亂砍濫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由此而導致的物種滅絕最為嚴重。非洲的大象和犀牛成為瀕危動物,這除了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有關外,還與人類的大量捕殺密不可分——珍貴的象牙和犀牛角給它們招來了殺身之禍。再看看南極臭氧洞之下的地麵生物,在智利南端靠近麥哲倫海峽的地區,河裏本來有許多歡蹦活躍的魚類,今天成了呆木亂撞的“盲魚”;喜歡遊蕩的羊群因患了白內障而變為“盲羊”,整天悶悶不樂;連蹦帶跳的兔子變成了“盲兔”,獵人可輕而易舉地將它們抓獲;自由飛翔的野鳥因雙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進了居民的院宅……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悲哀又發人深省的景象。

保護人類免受有害紫外線照射的臭氧層在不斷變薄,地球南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洞。最新資料表明,南極臭氧洞的麵積已達2000多萬平方千米,大約是歐洲陸地麵積的2倍。科學家已經證明,電冰箱等製冷設備中使用的氟利昂是破壞臭氧層的罪魁禍首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大氣“溫室作用”增強,我們居住的地球正在變暖。觀測表明,百年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增加了0.74℃,我國的氣溫變化與全球氣溫變化基本同步,尤以北方增溫最為明顯,從1986年的冬季開始,中國已連續經曆了27個暖冬。人類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0%,甲烷和一氧化碳含量都增加了約15%。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氣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多達230億噸。全球變暖可增加冰川的溶解速度,導致海平麵升高,使許多沿海地區和島嶼有可能被淹沒;它還會加劇自然災害,造成瘟疫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