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聳直在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的群峰之間,山勢雄偉。天氣晴朗時,在離山峰20千米的地方,也能望見它那巍然挺拔的雄姿。
這個世界最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中段、中國西藏自治區和鄰國尼泊爾的邊界上。喜馬拉雅山脈全長2400多千米,橫貫在青藏高原南部邊緣,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平均高度近海拔6000米,高峰林立。珠峰是山峰中的老大。珠穆朗瑪峰像一座巨型的寶塔,到處是懸崖陡壁。因為地勢高,因此氧氣稀薄,天氣多變,常常刮暴風、下大雪。積雪成冰,終年不化,晶瑩綺麗。厚厚的冰沿著山坡緩緩地流動,形成冰川。珠穆朗瑪峰地區冰川分布廣泛,僅僅在北坡中國境內就有200多條,麵積有700多平方千米。
由於珠穆朗瑪峰地區緯度低,陽光強烈,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冰麵不規則地融化,出現了許多奇麗的景觀。冰蘑菇,它是大百塊被細細的冰柱支撐著形成的,有的可高達5米。
連接著兩個陡坎的巨大冰塊叫做冰僑,它好像一條晶瑩的紐帶。陡峭直立的巨大冰塊叫做冰牆,好像一麵屏風,阻擋著人們前進的道路。最奇異的要算千姿百態的冰塔林了。像寶塔一樣高聳的冰塊就叫做冰塔,而眾多冰塔聚集在一起好像森林就叫做冰塔林。珠穆朗瑪峰北坡絨布冰川上,有5.5千米長的冰塔林帶。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連一座,高達幾十米。有的像威嚴的金字塔;有的像肅穆的古刹鍾樓;有的像鋒利的寶劍,亙刺藍天:有的像溫順的長頸鹿在安詳漫步,個個晶瑩奪目。進入冰塔林就像進入仙境一般。
珠穆朗瑪峰並不是自古就雄踞地球之巔的。從珠穆朗瑪峰頂采回的岩石標本中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這裏過去曾經是在海平麵以下,隻是近200萬年才逐漸露出海麵,並且不斷升高,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科學家還發現,珠穆朗瑪峰今天仍在繼續緩慢升高。
珠穆朗瑪峰雄姿歐洲的“脊梁”——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之一,山勢非常雄偉,許多山峰終年被積雪覆蓋著。它西起法國的地中海沿岸,經過意大利的北部,瑞士、德國的南部,向東到奧地利,像一條巨蛇綿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主峰在法國和意大利之間,叫做勃朗峰,海拔4800多米。阿爾卑斯山由於山脈綿長,又相當高峻,盡管與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相比要遜色得多,但是,在平均海拔隻有300米的歐洲大陸,它卻顯得特別挺拔,所以,人們稱它為歐洲的“脊梁”。
阿爾卑斯山大約在4000萬年前才開始從海洋變成陸地,並逐漸抬升成為高大的山脈。近200萬年以來,阿爾卑斯山曾幾次被厚厚的冰層覆蓋,直到現在還有1200多條冰川。由於冰川的侵蝕,形成了突兀的峭壁和尖銳的山峰。阿爾卑斯山區還有許許多多的湖泊,它們是由於冰川把山體侵蝕成窪地而後積水形成的湖泊,叫做冰蝕湖。例如,瑞士境內的日內瓦湖、蘇黎世湖等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冰蝕湖。
阿爾卑斯山區每年的降水量很多,一般都有1200毫米~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區全年降水量有2500毫米。歐洲的萊茵河、多瑙河等許多重要的河流都發源於這裏。這些著名的河流哺育了歐洲的文化,曾經讓無數的文學家、作曲家和詩人傾倒。根據萊茵河中有寶藏的民間傳說,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創作出歌劇《尼泊龍根的指環》;由於多淄河的秀麗,引發了奧地利音樂大師約翰·施特勞斯的創作激情,寫出了《藍色多瑙河》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
黃山峻峰千古一奇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的南部,主峰的海拔高度1873米,比周圍高出1400多米。黃山的名字傳說是由於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遊覽這座山而得來的。黃山是一座秀麗無比的名山,它同時具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峻峭、峨嵋山的清秀、恒山的渾厚,更有雁蕩山的巧石、陽朔的峰林、丹霞的崖穀、嵩山的銳峰、衡山的煙雲、廬山的飛瀑、五台山的平頂和貢嘎山的冰川。黃山美景舉世聞名。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遊過黃山以後讚美道:“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意思是說,看過了五嶽(中國古代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和恒山為五嶽)其它的山就可以不看了,而看過黃山連五嶽也可以不看了。所以黃山曆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山。
黃山是由巨大的花崗岩組成的。2.3億年前,這裏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多次地殼運動,特別是在1.4億年前,由於地殼內部的岩漿的活動,形成了這個巨大的花崗岩體。起初這個花崗岩體埋藏在地下,後來隨著地殼的上升,覆蓋在上麵的豈石被風化剝蝕掉,花崗岩體像筍尖一樣冒出地麵。由於花崗岩石天然生成很多不同方向的裂隙,天長日久沿著裂隙,大自然把這個巨大的花崗岩體雕琢成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再加上各部分上升的程度不一樣,造成了岩石的斷裂,從而形成了懸崖峭壁、深溝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