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植物對在搖曳著燭光的暗室裏講鬼怪的故事也有反應。在故事的某些情節中,例如“森林中鬼屋的門緩緩打開”,或者“一個手中拿刀子的怪人突然在角落出現”,或者“查爾斯彎下腰打開棺材蓋子”等等,植物似乎特別注意。沃格爾還用事實證明,植物也可以對在座人員虛構想像力的大小作出反應。

沃格爾的研究,為植物界打開了一個新領域。植物王國似乎能夠揭示出任何惡意或善意的信息,這種信息比用語言表達的更為真實。這種研究,其意義無疑是深遠的,但怎樣進一步開發它,讓它為人類服務,還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植物的“語言”

在人們的眼裏,植物似乎總是默默無聞地生活著,不管外界條件如何變化,它們永遠無聲地忍耐著。

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那就是當植物遭到嚴重幹旱時,會發出“哢噠、哢噠”的聲音。後來通過進一步的測量發現,聲音是由微小的“輸水管震動”產生的。不過,當時科學家還無法確定,這聲音是出於偶然,還是由於植物渴望喝水而有意發出的。如果是後者,那可就太令人驚訝了,這意味著植物也存在能表達自己意願的特殊語言。

不久之後,一位英國科學家米切爾,把微型話筒放在植物莖部,傾聽它是否發出聲音。經過長期測聽,他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的證據來說明植物確實存在語言,但科學家對植物“語言”的研究仍然熱情不減。

1980年,美國科學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個幹旱的峽穀裏裝上遙感裝置,用來接收植物生長時發出的電信號。結果他發現,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將養分轉化成生長的原料時,就會發出一種信號。了解這種信號是很重要的,因為隻要把這些信號譯出來,人類就能對農作物生長的每個階段了如指掌。

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公布後,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但他們同時又懷疑,這些電信號是否能真實而又完整地表達出植物各個生長階段的情況,它是植物的“語言”嗎?

1983年,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宣稱,能代表植物“語言”的也許不是聲音或電信號,而是特殊的化學物質。因為他們在研究受到害蟲襲擊的樹木時發現,植物會在空中傳播化學物質,向周圍鄰近的樹木傳遞警告信息。

上麵說的種種論點似乎都有道理,但又顯得證據不足。科學家們試圖揭示植物“語言”之謎的渴望越來越強烈。

最近,英國科學家羅德和日本科學家岩尾憲三,為了能更徹底地了解植物發出聲音的奧秘,特意設計出一台別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譯機”。這台機器隻要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

這兩位科學家說,植物的“語言”真是很奇妙,它們的聲音常常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有些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時,能發出類似驚訝的聲音;當植物遇到變天刮風或缺水時,就會發出低沉、可怕和混亂的聲音,仿佛表明它們正在忍受某些痛苦。在平時,有的植物發出的聲音好像口笛在悲鳴,有些卻似病人臨終前發出的喘息聲。而且還有一些原來叫聲難聽的植物,當受到適宜的陽光照射或被澆過水以後,聲音竟會變得較為動聽。

羅德和岩尾憲三充滿自信地預測說,這種奇妙機器的出現,不僅在將來可以用來監測植物對環境汙染的反應,對植物本身健康狀況作出診斷,而且還有可能使人類進入與植物進行“對話”的階段。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美好的設想,目前還有許多科學家不承認有“植物語言”的存在。植物究竟有沒有“語言”,看來隻有等待今後的進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答案。

植物也需要“睡眠”

植物是需要睡眠的,有些植物的睡眠是很容易就能觀察到。比如合歡樹,每到夜晚,就會把鐮刀樣的小葉子成雙成對地合抱在一起,進入了“夢鄉”。這時,花生的葉子也全都向上關閉著,小枝都有氣無力地耷拉下來,顯然,它已經熟睡了,睡蓮也是這樣,白天怒放的花朵,這時也都全都閉攏起來。第二天清晨,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睡了一夜的合歡葉子、花生葉子又都舒展開來,睡蓮也慢慢張開了花瓣。

除合歡樹、花生以外,還有紅三葉草、酢漿草、白屈菜、羊角豆等,它們的葉子也都是晚上合閉,白天伸開。晚上睡覺的花朵,除睡蓮外,還有鬱金香、番紅花、蒲公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