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根瘤菌有這麼大的固氮本領,所以人們對豆科植物根上的腫瘤從來就沒有醫治過,而且不但不醫治,還采用接種等辦法,在土壤中大量繁殖根瘤細菌,促使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密切合作,形成大量根瘤,以利豆科植物的生長,獲取豆科作物的高產。

在農業生產中,人們為了滿足農作物對氮素的需要,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施加氮肥。但氮肥的生產會耗費資源、增加汙染,化肥施用多了還會使土壤板結、酸化,破壞寶貴的土地資源。空氣中有78%是氮氣,如果所有的植物都能夠利用空氣中的氮氣,那該有多好啊!隨著基因工程學的迅速發展,科學家已經能夠把根瘤菌的固氮基因轉移到其他細菌身上。現在,日本的科研人員已經從土壤中分離出固氮菌,並把它們成功地轉接到無菌水稻的根部,通過感染實驗,發現可產生固氮能力。此外,通過雜交改良,將來也有可能培育出具有固氮能力的新品種,到那時,水稻、玉米,甚至有更多的農作物將加入固氮植物的行列,能夠自己固氮,人們就可以少施用甚至不施用氮肥,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施用氮肥而引起環境汙植物的光合作用染和資源破壞了。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投資,還可以獲得農業豐收呢,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前景啊!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實現。

空氣不僅為植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食糧,還對植物的生態作用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空氣的流動就是風,風對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麵的,它能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強風能降低植物的生長量。有實驗證明,風速在每秒10米時,樹木的高度生長量要比風速每秒5米時少1/2,要比無風時少2/3。一般來說,隨著風速的加大,會引起植物的葉麵積減少、節間縮短、莖的總量減少。造成植物矮化。強風還能造成畸形樹冠。在盛行一個方向強風的地帶,植物常常都長成畸形:喬木樹幹向背風方向彎曲,樹冠也向背風方向傾斜,形成所謂的“旗形樹”。這是因為樹木向風麵的芽由於受到風的襲擊,遭到機械摧殘和因水分過度蒸騰而死亡;而背風麵的芽由於受風力較小,成活較多,枝條生長較好。因此,向風麵不長枝條,或者長出來的枝條受風的壓力而彎向背風麵,這些都嚴重影響植物的生長。在強風區生長的樹木,一般都有強大的根係,以增強植物的抗風力,否則就要“躺倒休息”了。此外,風還可以幫助某些植物傳播花粉,是它們傳宗接代必不可少的護理員呢!

植物的“血液”

人有血液,動物有血液,難道植物也有血液嗎?有的。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了灑“鮮血”和流“血”的樹。

我國南方山林的灌木叢中,生長著一種常綠的藤狀植物——雞血藤,總是攀援纏繞在其他樹木上。每到夏季,便開出玫瑰色的美麗花朵。當用刀子把藤條割斷時,就會發現,流出的液汁先是紅棕色,然後慢慢變成鮮紅色,跟雞血一樣,所以叫“雞血藤”。經過化學分析,發現這種“血液”裏含有鞣質、還原性糖和樹脂等物質,可供藥用,有散氣、去痛、活血等功用。它的莖皮纖維,還可製造人造棉、紙張、繩索等,莖葉還可做滅蟲的農藥。

南也門的索科特拉島,是世界上最奇異的地方,尤其是島上的植物,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據統計,島上約有200種植物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的,其中之一就是“龍血樹”。它分泌出一種像血液一樣的紅色樹脂,這種樹脂被廣泛地用於醫學和美容。這種樹主要生長在這個島的山區。關於這種樹,在當地還流傳著一種傳說,說是在很久以前,一條大龍同這裏的大象發生了戰鬥,結果龍受了傷,流出了鮮血,血灑在這種樹上,樹就有了紅色的“血液”。

英國威爾有一座公元6世紀建成的古建築物,它的前院聳立著一株已有700年曆史的杉樹。這株樹高7米多,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常年累月流著一種像血液一樣的液體,這種液體是從這株樹的一條2米多長的天然裂縫中流出來的。這種奇異的現象,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這顆杉樹為什麼會流“血”,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美國華盛頓國家植物園的高級研究員特利教授,對這顆樹進行了深入研究,也沒找到流“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