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立麵上,柱式構圖是嚴格的,它的主要部分的比例保持著簡單的整數比,具有精確的幾何形。它是古典時期唯理主義思想的具體表現,冷冰冰的計算代替了生動的造型構思。
17~18世紀,古典主義思潮在全歐洲占統治地位時,盧浮宮的東立麵極受推崇,人們普遍地認為它恢複了古代“理性的美”,它成了18~19世紀歐洲宮廷建築的典範。
到了17世紀末,路易十四以全力經營凡爾賽宮,盧浮宮的建設便停頓了下來,直到19世紀初拿破侖一世時又擴建了盧浮宮院西部的外立麵,並擬將盧浮宮與都勒利宮接起來。直到拿破侖三世時才最後完成了現代的路易拿破侖廣場南北的建築,實現了這個意圖,即所謂的“新盧浮宮”。維納斯雕像盧浮宮的規模是巨大的,在技術上與藝術上都集中了當時匠師們的最高成就,同時也充分反映了法國古典主義建築的特征。
小讀者們,你們對前麵的盧浮宮的建築過程和特色可能了解不多,但你們最清楚的應該是盧浮宮是一個著名的美術館。盧浮宮目前已改建為法國國家藝術博物館,珍藏著世界上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著名的古希臘維納斯雕像,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藝術家達·芬奇所作的《蒙娜麗莎》畫像都珍藏在這裏。現在每年來這裏參觀的人大約有370萬。為了解決人流交通及輔助用房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末法國政府提出了擴建盧浮宮陳列與辦公用房4.6萬平方米的計劃,並聘請貝聿銘建築師進行設計,這就是著名的新盧浮宮金字塔方案,雖然它也曾引起軒然大波,但最後經法國政府批準,仍於20世紀90年代初建成。盧浮宮不僅是一座古典主義建築藝術的裏程碑,而且也是一座享譽世界的藝術殿堂。
親愛的小讀者們,遊完了法國,我們又來到了它的鄰國——英國。
噢,對了,請問誰知道英國的全稱呢?不知道吧。那好,我告訴你:英國的領土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的北麵一部分組成,其中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島合稱為大不列顛,因為英國是一個聯邦製國家,所以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好了,接下來我們還是去看一看該國的建築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