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要找到一個能力和要求都和公司相契合的職員,真是難上加難。
我很納悶兒的是,當我是一名求職者的時候,我發現競爭者太多,工作相當的不好找,恨不得馬上有老板說錄用我。可今天,當我作為一名旁聽“麵試官”時才發現,怎麼求職者如此少?這麼多職位,就是很難遇到合適的求職者。
一般來說,有能力者,其要求大大超過了楊老板所能提供的範疇。而急於想謀求職業的求職者往往故意壓低標準,隻求一個職位,可惜這一類求職者確實離要求太遠。
雇主和職員永遠都存在這樣一種矛盾,職員希望幹得少、薪水高,雇主希望職員多幹活、少拿錢。兩者之間,就在互相的博弈中忍耐或是分道揚鑣。
前來求職者雖然絡繹不絕,但真正有實力卻又要價合理的人就那麼一兩位。在麵試關楊老板和我直接淘汰的人,他一般會說一句:“謝謝你來麵試,請等待我們的通知。”而對於真正有意願合作的人,他則會說:“我們彼此都思考一下,歡迎隨時來電話。”
不得不說,跟著楊老板麵試求職者的這兩三周以來,我見識了超過70位求職者的不同風格、不同性格。
有報社記者辭職應聘,漫天要價的;有當過製作人,想要將楊老板取而代之的;有紋身靚女性格豪放,直接想要當公關的;有抱著一摞獎狀證書,支支吾吾說話的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小學未畢業,卻出版過十幾本暢銷書的當地作者;有公務員、教師想要前來兼職的;甚至,還有借此機會來推銷保險和錄排業務的。
說不上閱人無數,但短時間裏與這麼多不同類型的求職者一起切磋過招,我感覺好充實,更有一種潛在的樂趣。
比如有一位極有個性的求職者,他是一位初中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的青年。他的簡曆上寫著生日是1989年,可麵容卻顯得快要到三十歲似的。他是第一個敢於在辦公室和楊老板掰手腕、對抗分辨的人,楊老板說什麼,他就反對什麼;楊老板說他不適合我們的崗位,他卻覺得非常合適;楊老板笑著請他離開辦公室,他冷靜如初反問為何楊老板要坐在辦公室裏。
諸如此類吧,我感覺整個麵試過程,就像是在經曆著千奇百怪的被濃縮的人間萬象。可三周之後我發現,這樣的麵試方式會極大的耽擱楊老板和我的工作時間,因為前前後後麵試了70多位求職者,真正有可能合作的不到兩位,這樣的效率,確實不怎麼高。
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楊老板時,他說他也正在思考這件事。經過商議,我們決定改變一種麵試方式,先在海量的求職者中粗選一些合適的對象,以命題作文的形式先電話通知他們寫作一篇文稿,根據文稿質量,前後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求職者時,我們再來集中麵試。這樣既能避免時間被碎片化,也能提高麵試效率。
即便這樣,我們前前後後忙碌了一個月時間,可辦公室裏依然隻有楊老板、楊女士和我三個人而已。這可與楊老板之前訂的十六字方針大有出入啊!
這天下午,接二連三的電話打到辦公室,楊女士不停的接聽電話,處理的卻是同一件事——分銷商退件!
分銷商退件,就是退貨的意思。在這個行業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長期合作的分銷商,一般來說是先銷售而付款。一本新書出版,它的最佳銷售周期是出版後的1—3個月,持續期是4—6個月,衰落期一般出現在6—10個月這個時間段裏。也就是說,一般的分銷商,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可能這麼早就把新出版的圖書退回來的,《我把你看穿》出版才不到2個月!
更恐怖的是,退件行為並不是一兩家分銷商,而是四麵八方幾十家分銷商同時退件,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看著堆滿一地的新書,楊老板猛吸著香煙沒有說話。這一刻,他似乎無法看穿退件事件背後的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