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無公害農藥篩選及其推廣應用(1 / 3)

三門峽市地處豫西丘陵山區,現栽植蘋果麵積8萬hm2,年產果品8.5億kg。在果樹病蟲害防治上,化學防治仍為主要手段,全市每年使用農藥商品量2500t左右,由於劇毒、高毒農藥的使用以及果農缺乏科學安全用藥知識,農藥在控製有害生物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病蟲產生抗藥性等諸多負效應,嚴重製約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開展新農藥的試驗、示範,加速無公害農藥的開發和推廣應用,保障果品質量安全,增強入世後我國果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高蘋果生產的整體效益,已勢在必行。

一、當前化學農藥大使用引發的負效應

1.病蟲抗藥性和再增猖獗。三門峽市果農使用對硫磷防治桃小食心蟲,氧樂果防治蚜蟲、葉蟎,退菌特、炭疸福美防治輪紋爛果病、早期落葉病,均已有很長的曆史,由於長期單一使用,病蟲產生了抗藥性。為提高防效,果農不得不加大用藥量和增加施藥次數,進而加劇了抗藥性向更高水平發展,步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據20世紀90年代中期調查,三門峽市不少果園每年噴藥10~13次,每667m2用藥量最高達8kg以上。有些果農用40%氧樂果乳油防治蘋果黃蚜,將使用濃度提高到300倍,而防效僅有30%左右,足以說明抗藥性的嚴重程度,同時,大量使用高毒或非選擇性農藥,對果園害蟲天敵殺傷嚴重,破壞了害蟲與天敵之間的動態平衡,導致了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或靶標生物的再增猖獗。如20世紀80年代後,果園普遍使用滅掃劑、速滅殺丁等菊酯類廣譜殺蟲劑防治桃小食心蟲、葉蟎、蚜蟲,殺傷了金紋細蛾的天敵,導致20世紀90年代該蟲在三門峽市年年重發生或中度發生。1996年金紋細蛾在三門峽市爆發成災,受害果園蟲葉率一般為50%~80%,最高達100%,單葉有蟲斑最多達24個,個別果園6月下旬即出現大量落葉或2次發芽長葉。

2.果品中農藥殘留超標。長期以來,很多果農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高毒農藥必是高效農藥,在防治頻發、頑固難治的病蟲害時,常用對硫磷、甲胺磷、久效磷、呋喃丹等劇毒、高毒農藥,造成果品中農藥殘留超標嚴重。三門峽市植保站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全市6個縣(市)區果園隨機抽取了80個蘋果樣品,經河南省農藥檢定所檢測檢出殘留超標65個樣品,高達81.3%。農藥殘留超標的果品,既影響了食用者的安全,每年因鮮食蘋果造成中毒者多達數十人,又製約著果品發展,影響出口創彙,20世紀90年代初期三門峽市就曾發生過蘋果出品俄羅期因農藥殘留超標而被俄方退貨的事例。此外,使用高毒農藥造成生產者急性中毒事故也時有發生。

3.果樹與果品藥害問題突出。生產中由於選藥不當,農藥質量低劣,施藥時機把握不準,農藥混用不合理等原因,經常引起果樹、果實藥害,例如果麵出現果鏽、斑點、葉片灼燒斑、落葉、落果等,造成產量減少、質量降低,樹勢削弱,效益下降。市、縣農藥管理部門每年受理農藥藥害投訴案件100餘起,直接經濟損失數萬元到數十萬元。

4.生態環境汙染嚴重。當前三門峽市果農防治果樹病蟲害基本上都是采取大容量噴霧法,施藥器械多為踏板噴霧器或藥泵,許多果農常用噴槍噴霧,每畝果園噴灑藥液量一般為200kg左右。在噴霧過程中30%的農藥漂浮到大氣中,而噴在果樹上的近70%農藥也大部分滴落在土壤和植物上,接觸有害生物的農藥僅占4%,大量農藥進入大氣、土壤和水源中,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對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產生著極大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