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森林的動物環境(2)(1 / 2)

本區昆蟲多為耐高寒的森林昆蟲,如落葉鬆球蚜、落葉鬆毛蟲、落葉鬆鞘蛾、鬆梢小卷蛾、杉茸毒蛾、雲杉大小蠹、落葉鬆八齒小蠹、雲杉小墨天牛、長角小灰天牛、鬆阿扁葉蜂、球果花蠅等。蚊類以五斑按蚊占優勢。

2.小興安嶺及長白山針闊混交林動物群。本地區為寒帶森林向溫帶森林過渡地帶,氣候溫涼濕潤。動物群的代表種類有東北兔、紫貂、東北虎、豹、狗獾、貉、黑熊、青鼬、梅花鹿、青羊、豹貓等。有些種類如虎、豹和豹貓等雖是廣布種,但其亞種仍具有毛長而色淺的地區特色,如東北虎亞種一度稱為長毛虎即是典型的例子。中國東北廣布的種類,如狐、狼、猞猁、黃鼬、香鼬、棕熊、野豬、鬆鼠、環頸雉、斑翅山鶉及中國林蛙等均見於本地區,但毛色比大興安嶺的亞種深。本地區因樹種多,隱蔽條件好,食物豐富,動物的數量也多;但紫貂、東北虎、黑熊、棕熊、青鼬、梅花鹿、馬鹿、青羊、豹貓等的數量已不多,急需保護。森林害蟲主要有紅鬆葉球蚜、紅鬆幹蚧、落葉鬆毛蟲、雲杉八齒小蠹、紅鬆小蠹、鬆樹皮象、雲杉大墨天牛和危害闊葉樹的舞毒蛾、天幕毛蟲、稠李巢蛾、蘋果巢蛾,花椒鳳蝶、核桃楸天蠶蛾、核桃扁葉甲、榛實象等,以及危害櫟樹的花布燈蛾、櫟黃掌舟蛾、多斑柞跳象等。蚊蟲有普通伊蚊、凱塔伊蚊等。

3.華北落葉闊葉林動物群。這一地區包括燕山、太行山、呂梁山、秦嶺北坡、伏牛山及沂蒙等地的小麵積林區。由於長期農墾,森林幾經破壞,僅有局部殘存,森林動物極為貧乏。近年由於采取封山育林和保護措施,某些森林動物數量已開始回升。本地區是獼猴自然分布的北界。應加以保護的種類有麝、青羊、獼猴,以及糞便可做中藥五靈脂的溝牙鼯鼠和複齒鼯鼠,還有褐馬雞等。麝、獼猴、溝牙鼯鼠和複齒鼯鼠均可馴養和利用。本區森林害蟲主要種類有梧桐木虱、楊幹透翅蛾、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星天牛、榆蘭葉甲、蒙古木蠹蛾、油鬆鬆毛蟲、赤鬆毛蟲、楊扇舟蛾、槐種子小蜂、大袋蛾等。蚊蟲有潘氏按蚊、背點伊蚊等。

4.天山山地雲杉林動物群。本地區多高山、荒漠,氣候幹燥,冬季極冷。海拔1600~2300米間地帶降水量較多地區有森林分布,海拔1500米的山穀間有闊葉樹。森林主要動物有馬鹿、麅、雪豹、猞猁、棕熊、香鼬、白鼬、伶鼠;鳥類有高山雪雞、高原山鶉、斑翅山鶉、石雞以及原鴿、岩鴿、山板鳩、灰斑鳩等。昆蟲的優勢種為紅脛腫脈蝗、新疆西伯利亞蝗、意大利蝗等。森林害蟲中以雲杉蛀幹害蟲為主,主要種類有天山重齒小蠹、雲杉八齒小蠹、黑條木小蠹、鬆樹皮象、泰加大樹蜂等。食葉害蟲主要是鬆線小卷蛾。

5.青藏高山針葉林動物群。本地區包括祁連山、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等山地林區。森林動植物種類豐富,數量也多,垂直分布明顯。在喜馬拉雅山區海拔1600~2500米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帶,代表動物有熊猴、長尾葉猴、赤麂、蘇門羚、金貓、小爪水獺、黑鷳、紅胸角雉等。在海拔2500~3000米間山地的針闊混交林帶,代表動物有小熊貓、豹貓、青鼬、青羊、橙腹長吻鬆鼠、棕尾虹雉等。在海拔3000~4000米,為以雲杉和冷杉為主的暗針葉林,代表動物有塔爾羊、黑熊、麝及雪鴿等。在祁連山及藏東山地的暗針葉林中,還有白唇鹿(為中國特產)。雉類不少,常有雪雞、雪鶉及血雉等出沒於當地林區。本區應受保護的種類頗多,除橙腹長吻鬆鼠等少數種類外,前述的森林動物幾乎均已列入保護動物名單。本區森林害蟲有雲杉粉蝶尺蛾、青緣尺蛾、雲杉大小蠹、杉針黃葉甲、鬆梢小卷蛾、鬆點卷蛾、異色卷蛾、圓柏大痣小蜂等。

6.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動物群。本地區包括四川省西部、昌都地區東部、青海省南部山地及雲南省北部山地,即橫斷山脈地區。海拔在1600~4000米間,最高峰在7000米以上。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森林動物種類南北交錯,山穀多為熱帶及亞熱帶種類,並沿山穀自南向北侵入;高海拔地區的種類則與北方種類接近。以雲杉和冷杉為主的針葉林帶中珍稀的森林動物種類較多,如舉世聞名的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白唇鹿、小熊貓、梅花鹿、蘇門羚、青羊、金貓、水鹿、雲豹、獼猴、熊猴、藏馬雞、白腹錦雞、紅腹錦雞及角雉等。其中,大熊貓列為國家珍稀動物重點保護對象。此外該區養鹿鋸茸,養麝取香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本區小林姬鼠較多,竊食種子,常使飛機播種造林遭受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