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美麗的地球——南極洲和大洋洲(1 / 2)

17世紀大洋洲被發現時,人們誤以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然而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個人跡罕至的大洲,它就是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抱的南極洲。這裏自然條件過於嚴酷,給人們以神秘之感,習慣稱其為“神秘的南極洲”。

南極點用什麼時間

南極點用什麼時間?估計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的人不多。

我們知道,時間是和經度密切相關的。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經度,從而有不同的時間。在整個世界所有的經線彙集為一點的地方——南極點,采用什麼時間確實是一個難題,因為南極點無論采用全球24個區時中的哪一個區時作為南極點的時間都是對的。那麼,南極點到底應該采用哪一個區時呢?

我國科學家秦大河在《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中寫道:“我們的考察隊於智利彭塔時間12月11日下午5時到達南極點。極點使用的是新西蘭時間,為12月12日上午9時。”

這短短的一段文字使這一難題有了答案:南極點所用的時間為新西蘭時間。新西蘭屬於東十二區,也就是說,南極點采用的是東十二區的區時。

你知道世界“風庫”嗎

南極洲終年為冰雪覆蓋,冰麵上摩擦力極小,有世界風庫之稱,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達100米/秒,即360千米/小時。

南極科學考察站知多少

最早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是阿根廷奧長達斯站,於1904年2月24日建成,位於南奧尼克群島蘇裏島的斯科舍灣,地理坐標為南緯64°45′、東經44°34′。

規模最大的是美國麥克默多站,位於麥克默多海峽畔,海拔31米,地理坐標為南緯77°51′、東經166°37′。1956年2月16日建站。站內各類建築200多棟,建有州府機場、大型海水淡化廠、大型綜合修理廠、通訊網、醫院、電話電報係統、俱樂部、電影院、商店等。一到夏季,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許多遊客來這裏觀光,一時間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就像一座現代化城市,故有“南極第一城”的美稱。

南極大陸上的第一個常年科學考察站是澳大利亞的莫森站,也是南極圈以南開放時間最長的考察站,建於1954年2月13日,地理坐標為南緯67°36′、東經62°53′。

位於南極圈內的科學考察站是美國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海拔2900米,地理坐標為南緯90°。1957年1月23日建成,每年有30多人在此越冬。

建立在世界寒極的科學考察站是俄羅斯東方站,它是最靠近南極點的一個考察站,地理坐標為南緯78°28′、東經106°48′,建於1957年。1983年7月21日測得最低溫度為-89.2℃,被稱為世界“寒極”。

規模最小的是捷克建立的科學考察站,站內僅有兩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無水、電、通訊設備,僅有2名隊員度夏和越冬考察。

南極洲唯一不屬於主權國家的常年科學考察站是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於1984年建立的世界公園站,位於羅斯海沿岸的阿德地利地,常駐隊員4人,主要任務是監測各國南極考察站的環境保護。

知道動物尾巴的妙用嗎

澳大利亞的袋鼠與非洲的長頸鹿享有同等聲譽,並成為澳大利亞的一種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就繪有一隻跳躍的袋鼠。袋鼠的種類很多,其中紅大袋鼠與人差不多高,後肢極為強大,為前肢的5~6倍長,另有一條粗壯而有力的尾巴,長可達3米。平時,它的前肢不落地麵,常用後肢與尾巴支撐身體,成為一隻“三腳香爐”,以便休息。隻有在吃草時,前肢才落地麵。它不像馬、牛、羊那樣一步一步地行走,而是用後肢作跳躍式前進,往往一跳就有3~5米高、5米左右遠;跳躍時,尾巴像“秤杆”一樣維持身體的平衡。我們常見的馬、牛等大型哺乳動物,它們也長有一條長長的尾巴,而且尾巴末端還長著叢生的毛,當它們奔跑時,尾巴高高豎起,也起平衡身體的作用。此外,帶毛的長尾巴,還擔負著驅趕身上的蒼蠅、虻和蚊子等害蟲的任務。

貓兒從高樓上跌落下來,總是腳先著地,然而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這也全靠尾巴的作用。從電影慢鏡頭中就可以看到空中的全過程:當貓兒從空中往下跌落時,它的尾巴伸得筆直,並且不斷地扭動著,直到它覺得尾巴成一條直線,落到地上正好是四腳著地。這似乎是貓兒的一個小小的生存技能,可是卻啟發了研究太空人失重問題的專家,解決了他們的大難題。科學家將貓兒落地這一技巧略加改進,讓太空人利用自己的腿作方向舵,使之在失重狀態下能正常行走。

啄木鳥是舉世聞名的林業益鳥,素有“樹木醫生”之譽稱。它不像其他的鳥兒蹲在樹枝上,而是攀握在直立的樹幹上麵,用堅硬挺直的鳥喙,鑿樹皮,啄食危害樹木的害蟲。這類鳥之所以能夠攀握在直立的樹幹上麵,除了用它們的趾端鉤爪抓往樹幹以外,還必須用剛硬而有彈性的尾巴撐在身體的下麵,作為攀握樹幹的支點,否則身體就會搖晃而不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