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的發現

天然氣是現代廣泛應用的工業和民用燃料,尤其深受城鎮居民的青睞。當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每家每戶時,燒火做飯像開自來水一樣方便,比燒煤要舒適幹淨得多。

我國利用天然氣的曆史也相當久遠,至少有1000多年的曆史。天然氣是怎樣發現的呢?自古以來,我國四川一帶吃的食鹽,都是靠開鑿鹽井開采的。在開鑿鹽井時,鹽工們發現,從有的井中冒出的氣體,可以點火。鹽工們就把這種井稱為“火井”,其實就是天然氣井。

據《華陽國誌》這本古書記載,“在蜀郡臨邛縣(今邛崍縣)西,南二百裏,有火井,夜時光照上映。”《後漢書·郡國誌》中也記載說,“在蜀郡臨邛有火井,火井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許,隆隆如雷聲,燦然通天,光耀十裏,以竹筒盛之,接其光而無炭(灰)也,取井火還煮(鹽)井水,一斛水得四五鬥鹽,家火煮之,不過二三鬥鹽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臨邛這個地方的天然氣井,可以點燃,要想讓它出火,先要用家裏的火把它引燃,這樣,用不了一會兒,就會聽到像雷一樣的隆隆聲,火光衝天,十裏外都看得見,這種天然氣燃燒時沒有炭灰,用天然氣點火煮鹽井水製鹽,十鬥(即一斛)鹽水可熬出四五鬥鹽,如果用家裏的普通炭火煮鹽,十鬥鹽水熬出的鹽也就二三鬥(是古時的量器,一鬥等於十升)。說明天然氣煮鹽的出產率高,收益大。

宋代劉敬叔著的《異苑》一書中,記載了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曾親臨現場,察看臨邛地區用天然氣煮鹽的情況。

天然氣井中的天然氣,被當地鹽民利用,大大節約了鹽民為煮鹽而采薪運炭的勞力,據清代範鍇寫的《花笑廎雜筆》記載,臨邛的一口天然氣旺盛的井,可供幾十隻鍋煮鹽之用。

英國的中國科學史研究專家李約瑟說,是中國首先發明了深井鑽探技術,西方在這方麵約落後中國11個世紀。

天然氣的運用

天然氣的優點很多。一是生產成本低,一般比生產煙煤低97%;二是開采天然氣的勞動生產率比開采煤高50多倍,比開采石油高5倍。天然氣作為燃料可簡化工業生產程序,實現自動化,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空氣汙染,改善衛生條件。俄羅斯天然氣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明,煤炭燃燒放出的有害氣體比天然氣高15~60倍。

因此,目前天然氣已迅速在汽車中推廣作燃料。據1987年6月8日美國《幸福》雜誌統計,意大利當時已有25萬輛、新西蘭有7萬輛、美國有3萬輛用天然氣作燃料動力的汽車。這種燒天然氣的汽車,排出的廢氣很幹淨,不會出現堵塞發動機的情況。美國已開始將紐約的1000輛公共汽車、出租小汽車和卡車改為燒天然氣,不再燒汽油,以實現淨化城市空氣的計劃。

目前,世界天然氣的產量猛增。1990年,世界天然氣年產量至少達到1.86兆億立方米。其中以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最高,約占世界的39%。美國次之,約占24%。我國的天然氣產量1985年時為170億立方米,占當時世界的第14位。

天然氣專家預測,到2010年,天然氣在總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將由1985年的19%增加到26%,超過石油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