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恩來三保康國雄(1 / 3)

何蜀

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的《周恩來書信選集》中,有一封周恩來在1970年5月27日給國務院直屬口軍代表丁江的信,編者所加標題為“兩事辦好後再告章行老”。信中寫道:

康國雄事,可告陝西派人至漢中工業管理學校一查,如確實因群眾茫然於曆史知識而對康國雄實行專政,雖病不許治,病倒亦不許與家屬通音信,未免過分。可許其回京至康妻陳澤琴處治病,病愈再另作下鄉安置。

眾所周知,周恩來在“文革”中出麵保過不少人,但主要是一些領導幹部和知名人士。康國雄何許人也,竟能得到周恩來專門保護?

《周恩來書信選集》的介紹:“康國雄,是四川銀行家、企業家康心如之子。五十年代起,在北京機械學院任教。‘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於一九六九年隨該校遷至陝西漢中。一九七一年因病回京治療。一九七七年正式調回北京,在朝陽區職工大學工作。”

原來,當時的康國雄隻是一名普通教師。周恩來為什麼會對這個無名小輩施以援手呢?

事情得從康國雄的父親康心如說起。

康心如與美豐銀行

康國雄之父康心如是老同盟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1920年代後期,康心如收購了中美合資美豐銀行全部美股,改為中資經營,幾經奮鬥,終於成為內地舉足輕重的金融巨頭,除經營銀行外,他還投資民生輪船公司、四川水泥廠、重慶電力公司、重慶自來水公司等。其弟康心之、康心遠也擁有若幹企業。抗戰期間,康心如以無黨派人士身份,被蔣介石指定為重慶市臨時參議會議長。在任上,康心如倡議定重慶為陪都,為發展大後方經濟、推進抗戰大業作了不少貢獻,同時,他對當時駐重慶的中共代表團、八路軍辦事處,也給過不少資助。

周恩來與康家兄弟都有來往。康心之的女兒康岱莎是共產黨員,跟周恩來一起從延安回到重慶,周恩來特意安排她留在重慶做她父親的“統戰”工作。

1949年底解放軍接管重慶後,康心如被安排為西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委員。後又擔任重慶市政協常委,重慶市民建、市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執委,重慶投資公司總經理等。

1957年2月,周恩來到重慶休假時,專門去城裏勝利大廈旁冉家巷看望康心遠,康心遠的妻子王棣華和胞妹王同華,跟鄧穎超是天津女師的同窗好友。周恩來還對隨從警衛的重慶市公安局幹部說:“我們黨在困難的時候,康家美豐銀行在經濟上幫助過我們……”

“反右”中,康心如被劃為“極右派”,撤職降級。經章士釗向周恩來反映有關情況後,獲準遷北京定居。

“蔣介石的幹兒子”

康國雄是康心如的小兒子,1950年代初期考入南開大學經濟係,畢業後分配到北京作教師,但他有“曆史問題”——抗戰期間,為躲避日機轟炸,康心如在重慶南岸汪山上修建了別墅和防空洞,康國雄在那裏與常來汪山散步的蔣介石偶然相識,公務繁忙之餘的蔣介石,很喜歡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常跟他聊天,拉著他的手一起在山間公路上散步,並曾請他去黃山別墅玩過一次。此事本來與政治 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1950年代初期“肅反”運動中卻被人誣告,從此康國雄背上了“蔣介石的幹兒子”的黑鍋,政治運動一來就要遭到審查,“文革”中更是 多次遭到批鬥。

康家因此請章士釗向周恩來反映,以求得幫助。於是,就有了周恩來三保康國雄之事。

周恩來第一次指示

1968年6月,章士釗為康國雄之事寫信給周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