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月9日,四人忍著嚴寒和饑餓,拖著沉重的步伐,終於到達離極頂隻有178千米的地方。不用幾天就可到達極頂了,可他們現在已實在無法再前進一步了。這不是環境艱險的阻礙,也不是疾病的折磨,更不是缺乏勇氣,而是沒有了糧食。他們隻好放棄,遺憾和痛苦纏繞著每個人,但沒有任何辦法。4個人勉強支持著走下了山地高原,於3月3日返回新西蘭。
斯科特見沙克爾頓又失敗了,決心第二次組織探險隊,去摘取那王冠上的明珠。但這次卻有了競賽者了,他,就是有名的極地探險家、開辟北冰洋西北航道的阿蒙森。
阿蒙森的勝利
阿蒙森於1872年出生在國土的一半在北極圈內的挪威。少年就立誌征服北極,他回憶說:“孩提時代起,北極區就吸引著我,而我現在卻到了南極,如此結局,誰能想象?”這表明,他是個奮發有為的人,而不把人生理解為隻有一次拚搏,而是包括許多次。他說,他作為一個探險家不是偶然的,是他畢生耐心準備、苦心經營的結果。《富蘭克林探險記》,燃起了他獻身探險事業的願望。他想,是什麼把他們引到那裏去的呢?是一種探明極地的欲望和熱情,他們是為科學而去,為人類征服自然而死,有什麼比獻身科學更光榮呢!
為適應探險要求,他貪婪地閱讀極地探險有關的書籍,嚴冬時竟開窗睡覺,來磨練意誌。但母親希望他當個醫生,迫於母命,他隻好學醫。在他21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公開表示要成為一個探險家,放棄學醫。22歲那年嚴冬,他與哥哥進行了一次翻越高山的滑雪鍛煉,因設備差,糧食儲備不足,差點被凍死和餓死在雪地裏。這次教訓,使他意識到,做個探險家是不易的,在以後的探險中,計劃認真周到成了他的一個鮮明特征。
阿蒙森認識到,以前極地探險家的一個共同弱點是:領隊很少是夠格的船長。因此,船一出海,就令出多頭,指揮大權難以集於一人。因此,他決定首先要成為一名有執照的海員。1894年,他到一隻北極捕鯨船上當水手,學會了水手的全部工作。下一步,他打算學駕船技術,並聲明放棄工資,隻要給飯吃就行。終於,他獲得一艘北冰洋捕獵船上的大副職務,進一步熟悉了駕船技術,於1896年秋,順利通過了領航員資格。
阿蒙森下一個目標是考船長。這時他爭取到了一隻比利時去南極考察的“別列熱卡”號領航員的職務,於1897年8月出發。由於船長經驗不足,不期遇上了南極的冬季。霧濃得連船身都看不清,船隨時有觸到冰山的危險,船速幾乎達到蠕動的程度,被封凍在一望無際的冰堆中,考察無法進行。
1898年5月,南極區的太陽已落到地平線下,要到7月份才能露麵。船上沒有冬服,幹糧快用完了,死亡威脅著大家。有的船員被傳說中的南陸大陸有魔鬼,嚇得患了神經病,許多船員得了壞血病。此時,阿蒙森挑起了挽救船隻脫險的重任,擔當起船長來。他有條不紊地組織船員,派一部分人去捕捉海豹和企鵝,充作食物;另一部分人用毯子縫製冬衣;幾個強壯的海員在冰原上用挖、砍、爆破等法,曆時幾個月開出一條通向海麵的水道。就這樣,被困了13個月的船隻,終於在阿蒙森的機智指揮下,曆盡艱辛,闖過了南極故障,安全返航,成為首次在南極過冬的探險船隻。這為他後來的探險事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這是指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路,無數的探險隊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演出過人吃人的悲劇。
阿蒙森是位不屈不撓、性格堅強的人,為了打通西北通道,他以極地地磁研究為課題,以求政府的財政支持,並努力到大學學習專業知識,甚至不惜代價借債購買船隻和科學儀器。為了擺脫債主們勒令他24個小時之內還清債務的糾纏,他不得不於1903年6月13日半夜乘傾盆大雨之際悄悄地啟航,去實現他那偉大的探險航行計劃。
債主的逼迫不見了,自然界的威脅又來臨了。洶湧的波濤,巨大的冰山、白茫茫的冰海,隨時隨地都會帶來嚴重的災難。由科學家和熟練水手組成的6人探險隊,乘坐“約阿”號,小心謹慎地航行了近兩個月,並吸取了富蘭克林所犯的致命錯誤,沒有從西,而是從東繞過威廉王子島,並在東南岸找到一個避冬的天然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