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誤殺村痞惹大禍(1 / 2)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造反,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兵入關,滿人自山海關打入中原燒殺劫掠民不聊生,老百姓被迫遷徙。戰事不斷,歸隱的武林俠客也難有庇護之處,常言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武林之中的各大俠客、劍俠為保大明江山紛紛出戰,抵禦外敵。怎奈何雙拳難敵四手,清兵鐵騎一路南下,神擋殺神,佛擋弑佛。清兵統治層專殺各路綠林好漢和俠義之士。這使得大量武林人士改姓換名隱居於野,其中也丟失了不少秘傳功法和心法。直到順治福臨皇帝登基,勵精圖治,知前朝之弊不敢再走老路,與老王爺多爾袞共治破敗不堪河山。到了康熙即為,年少就挫敗了權臣鼇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條約確保清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製,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大清這才定鼎江山,百姓安居樂業,史稱康乾盛世。此時若從康熙道來,豈不唐突,那應由何而起呢?單言一農人,此人家住哪裏,姓甚名誰,且聽我慢慢道來。

康熙三十五年,在直隸省滄縣吳家莊有那麼一戶人家,一家四口人,家中老父吳江,家母韓氏,吳老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吳成,字表玉傑,二兒子吳侗,字表玉軒。老大今年年方19,老二今年年方16,這兩個小夥子正直青壯年,氣宇軒昂,英姿不凡,用現在話說這是倆小鮮肉啊!尤其是這個老二,吳侗,吳玉軒。比他哥哥還要漂亮,一表的人才。

這戶人家在吳家莊雖說不是富戶,但是也有那麼十幾畝地,靠著種莊稼家境還算殷實。農閑的時候,家裏這哥倆兒跟著村子裏的把式匠練武藝,燕趙之地多尚武,尤其是直隸省的滄縣隨便拉出一個人都會那麼幾手把式。吳家莊有這麼個把式師傅姓韓叫韓景山使得一手好槍法,36路六合大槍使得是虎虎生風!外加上有少林的彈腿功夫,30年的苦功在滄縣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好漢。老大吳成憨厚老實對武藝不是特別感興趣,他是家裏老大,莊稼把式他得扛著啊,家裏一雙父母年事越來越高,每天起早貪黑忙於田間那點產業,等農閑時練練無非是強筋鍛骨。老二吳侗年紀尚小雖說也在地裏幫忙,奈何兄長自小對他疼愛有加,田間耕作甚少讓他參與。過去農村小孩子還能幹嗎,招貓逗狗,下河摸魚撈蝦。

但吳侗不介,自從跟了韓景山學了把式,是每天勤於練功,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晃二年過去了吳侗和老師學的彈腿也小有成就,一把大杆子也抖得像模像樣。

說這一天,吳侗在村東頭樹林子裏打了幾趟彈腿,抖了幾趟大杆子。出了一身臭汗,心滿意足的往家趕,剛走進村子,正好看見這麼一樁讓人發指的事。在把村頭的第二戶人家住著一雙老人,老人家膝下有四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三女已早早嫁到別的村子,唯獨有這麼一個獨子是老小,老人家老來得子,對這個小兒子甚是疼愛,都到了溺愛,真是拿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也就造就他家這個小兒子是自小遊手好閑、招是惹非。等到了大了可了不得了,是偷雞摸狗、聚賭窩娼、打架滋事。村子裏沒人不恨他的,但是也都躲著他怕他,這個家夥天生一副奸佞像,陰損可都壞透了。誰要是惹他一下,他得憋著著吧回來。所以村子裏沒人敢惹他,時間久了附近這些地痞流氓都捧他當大哥,有那個捧臭腳給他起了個諢號叫兩頭蛇-李季。

要說這兩頭蛇李季今天辦了個什麼事呢讓吳侗看了火冒三丈呢,還得從這個李季說起。此時節正值農閑,地裏莊稼也都收完了,每家每戶全都閑下來做小買賣的做小買賣,探親訪友的也都走了。剩下這些人每天是耍錢喝茶聽戲唱曲,李季呢不用說他是個愛耍錢的主,前些日子和一幫地痞無賴耍錢趕上手氣壯贏了不少錢。人都說先贏的是紙,這兩天李季全都輸進去了,這個惱啊,他還不是惱自己都輸了,是惱自己沒錢翻本,氣憤憤的就往家趕。

回家去找錢打算全贏回來,到家後是東翻西找,翻箱倒櫃也沒見一文錢,李季就打上他爹的主意了,他知道他爹腰裏總揣著幾兩銀子是家裏的開銷。二話不說上去就要搶,這老爺子能幹嘛。是連罵帶打,使勁往外趕李季,到了門外李季一時間邪火上腦一把把他爸爸推翻倒地,這就要上前去搶銀子。老爺子今年都快七十了,一跤摔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眼看銀子就要沒了,心裏暗暗叫苦,今後叫我們老兩口可如何是好啊。正在他暗叫苦時,吳侗正好從村口進來,眼前這一幕是叫他火冒三丈。吳侗正直血氣方剛之年,加上練過兩年把式,脾氣是真衝動。這一看兩頭蛇李季在這打他爸爸搶銀子,他可受不了眼皮子底下發生這種事。老師總教我要抱打不平,今天非得教訓教訓這個忤逆小子。正琢磨著,吳侗一個箭步竄上去一掌就將李季給打翻,慢攙著給老頭扶起來。“哎呦!我的腰,這誰打得”兩頭蛇從地上爬起來,吳侗是動了氣了,力度也大給李季打了個狗啃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