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風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十分注重情報的搜集。因此早已派出許多探子,打探遼兵與龍城的消息,然後又將諸多信息彙集起來一加分析,韓風便對遼兵了如指掌了。
圍困龍城的遼軍主帥耶律吉光是遼國皇帝耶律述律的叔叔,以前與後周軍隊多次交戰,屢戰屢敗,最為慘痛的一戰正是與韓風之父韓通對敵的那一次。
但是自從大宋取代後周以後,耶律吉光時來運轉,對付宋兵得心應手,這幾年越過宋遼邊境,攻城略地,鮮有敗績,已奪下大宋大小城池數十座。如今又揮師五萬,深入河間府,將龍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李漢超與青山率領兩萬援軍趕到龍城時,耶律吉光早有準備,將兩萬援軍三麵合圍,將他們趕入龍城,然後將整個龍城團團圍困,想來一個一網打盡。
李漢超部與守城將軍萬鍾部會合一處,嚴防死守,打退了遼軍一個接一個的攻城浪潮。一邊派人向朝廷告急,請求增援。
耶律吉光連攻十來日,但龍城堅固,守軍頑強,久攻不下,自己軍隊傷亡不小,便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斷水斷糧,估計龍城不出一個月便會不攻自破。
且說韓風率軍來到一座山前,傳令就地休整。一麵召來公孫誌和馬靜等大小將領來中軍賬議事。韓風展開一幅地形圖,掛在賬壁上。
韓風手拿一根木條指點著地形圖,向各位將領解釋此去龍城的必經之路。韓風認為,耶律吉光明知大宋必然會再派援軍,他不可能沒有防備。甚至會主動出擊,在半路設伏,意圖打退或是殲滅大宋援軍。
韓風笑問各位將軍:“如果你們是耶律吉光的話,你們會選擇在什麼地方設伏?”
將領們議論紛紛,但意見不一。綠水正與柴香玉在旁邊津津有味地看著大哥哥分析軍情。聽到韓風提出的問題,思索片刻,衝口而出:“大哥哥在這山前停軍不前,想必敵軍就埋伏在此山之中。”
各位將領哄堂大笑,都說此山離龍城尚遠,一路上這麼多山,為何偏偏是這座山上設有伏兵?綠水急了,問韓風:“大哥哥,你說綠水說的對不對?”
韓風笑道:“綠水沒說錯,我可以肯定遼軍在山上已經設有埋伏,而且有重兵把守。”
眾將大吃一驚,麵麵相覷,但都有懷疑之色,不敢相信。
韓風微微一笑,說道:“你們且看這張地形圖,從這裏到龍城惟有這一座叫蝦公嶺的地方最適宜埋下伏兵。穿過山嶺的山道極其狹窄,兩邊嶺上易守難攻,如果我軍貿然進去,嶺上亂箭齊發,大石滾落,我軍必然會遭受致命打擊。”
眾將聽得毛骨悚然,大氣不敢出,隻是默默地傾聽。有幾個身經百戰的將領本來認為韓風年輕識淺,從無作戰經驗,一上來就做了大軍主帥,心裏並不服氣。此時聽了韓風的這番分析,不禁心下暗暗欽服。縱然這山上沒有遼兵設伏,但韓風能想到這一點,已是難能可貴的了。行軍作戰哪能不謹慎行事呢?一個將軍手裏可是掌握著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啊。
柴香玉笑問:“韓哥哥,除此之外,可否還有其它跡象表明此山設有伏兵呢?”
韓風說道:“有的。剛才我看到天上有一群大雁從北方往南方飛,想來它們已飛了好遠的路程,想停下來歇一下腳,剛剛落下,又驚叫著飛走了。如果沒有很多人在山上,絕對不會驚走這麼一大群大雁的。”
綠水叫道:“大哥哥,我這就騎了鷹神飛到山上看看究竟有無伏兵。”自從有了個穀神後,綠水便叫她那隻老鷹為鷹神了。
韓風喝止:“休得胡鬧,你若飛上去,人家早就把你射下來了。”柴香玉也勸道:“韓哥哥既然料定山上有敵軍,你何必又多此一舉,枉送性命呢。”
眾將都說這很危險,可不能開玩笑。
綠水問道:“既然山上有敵軍阻擋,我們如何過去?”
這一問也是眾將想要問的問題,隻是不敢隨便發問。
韓風說道:“等。”
綠水不解,問道:“你等什麼?”
韓風笑道:“天機不可泄漏。”
綠水氣呼呼地說道:“我是你的老婆,連我都不讓知道嗎?”
韓風搖頭笑道:“不能。”
綠水大怒,說道:“我不理你了。”拉著柴香玉便走出了賬內。
眾將大笑。
韓風隨後分派任務,眾將一一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