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仿生戰術(1 / 2)

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人們不僅從動物的身上產生靈感,發明了各種武器裝備,而且還根據各種動物的行動特點創造了許多形象逼真的戰術。

一、狼群戰術

狼是一種十分狡猾的犬科動物,狼通常集群活動,它的戰術特點:一是突然襲擊;二是選擇孤立或弱小的目標,四麵攻擊,使其顧此失彼,因此狼能夠捕殺比它大得多的動物;三是多路追擊、平行追擊。二戰中,德軍實施潛艇協同作戰的“狼群”戰術,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戰果。僅1946年下半年,德軍共擊沉盟軍商船343艘,總噸位170萬噸,戰果是未使用該戰術的3倍。

二、麻雀戰術

麻雀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小鳥,它的特點是從早到晚成群結隊地圍繞人的房前屋後轉叫個不停,往往鬧得人們不得安寧。麻雀戰術的長處在於從四麵八方靈活機動地消耗、迷惑、疲憊、殺傷敵人,使其惶惶不可終日,是一種有效的遊擊戰的戰法。

三、蛤蟆戰術

美國在侵越戰爭期間,根據越南地形複雜、機動困難的特點,模仿蛙跳,發明了一種“蛙跳戰術”,從此使武裝直升機迅速發展起來。

四、螞蟻戰術

螞蟻最拿手的自衛和進攻手段是“蟻海戰術”,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一隻螞蟻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幾百隻、幾千隻、上萬隻螞蟻聚集在一起,就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此外,螞蟻的“地道戰”戰術對於在未來戰爭中大力發展地下工事的防護和戰鬥作用,也具有指導意義。

五、小魚吃大魚戰術

海洋中有一種很小的硬鱷魚,它的外皮很鬆懈,渾身長滿了尖銳的棘刺,它對付比自己大許多倍的魚很有一套方法。當大鯊魚把它吞進肚子裏後,它就變成一個刺球,用身上的刺到處亂刺亂撞,邊啃邊吃鯊魚的魚肉,鯊魚雖然疼痛,可卻毫無辦法,隻能聽之任之,直到“海上霸王”一命嗚呼。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這種“鑽肚子”或“掏心”戰術可以指導我們適時組織若幹精幹的小分隊或小部隊,如實施特種部隊作戰,在敵人內部的指揮機關、通信交通樞紐及後方補給線等重要部位製造混亂,打擊敵指揮係統。

科索沃戰爭中,北約使用了大批精確製導武器,那麼,你知道這些“長眼睛的炸彈”是怎樣研製出來的嗎?它們堪稱是仿生學運用於軍事領域的傑作。在五光十色的眾多學科中,獨樹一幟的仿生學尤為人們所青睞。地球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在我們周圍的生物界裏,那些空中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土裏藏的生物,曆經千百萬年漫長歲月的進化,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本領。例如,其貌不揚的螳螂,能在二十分之一秒的瞬間,判斷出飛掠而過的昆蟲的速度、距離,並一下子將其捕獲,即使是現代化的電子追蹤係統也無法比擬;喜歡夜晚撲向光亮的夜蛾,具有一套“抗幹擾”的奇特本領,連素有“活雷達”之稱的蝙蝠也逮不著它;被人稱為“變色龍”的四腳蛇可以說是變色動物中的佼佼者,它可以依靠表皮下的多種色素塊隨時隨地改變身體的顏色。

在軍事上,人們直接模仿這些生物特性的例子舉不勝舉:人們模仿海豚皮膚的構造,用橡膠和矽樹脂製成的一種“人造海豚皮”,把它包在魚雷表麵,使其速度增加約一倍;模仿象鼻蟲的眼睛,製成了“飛機對地速度指示器”,可以測量導彈攻擊目標的相對速度;模仿蒼蠅的翼翅(平衡棒),製成“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還有人模仿尺蠖一屈一伸的運動方式,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輕型坦克,它適應各種地形,能夠越過較大的障礙物,隱蔽在掩體裏仍能升起炮塔射擊,射擊後又會隱蔽起來。人類在直接模仿生物特性的同時,還一直在深入探索一些生物功能的原理和規律,並不斷加以係統化被人們視為尖端技術重要標誌的火箭,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的高速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推進技術受到了烏賊魚液體噴射原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