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我介紹(1)(1 / 2)

我是卡爾·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瑞典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

1742年12月19日,我出生在瑞典的斯特拉爾鬆。在我14歲的時候,父親把我送到班特利藥店當了小學徒。

藥店的老藥劑師馬丁·鮑西,是一位好學的長者,他整天手不釋卷,孜孜以求,學識淵博,同時,又有高超的實驗技巧。馬丁·鮑西不僅製藥,而且還是哥德堡的名醫,在哥德堡的市民看來,鮑西簡直就像古希臘的蓋倫和中國的扁鵲、華佗一樣,他的高超醫術,在廣大市民中,像神話一樣地流傳著。馬丁·鮑西的言傳身教和細心指導,對我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工作之餘我勤奮自學,如饑似渴地閱讀當時流行的製藥化學著作,還學習了煉金術和燃素理論的有關著作。我喜歡自己動手,親手製造了許多實驗儀器,晚上還在自己的房間裏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我還曾因一次小型的實驗爆炸引起藥店同事的許多非議,幸而有馬丁·鮑西的支持和保護,我才沒有被趕出藥店。我在藥店裏邊工作,邊學習,邊實驗,經過近8年的努力,我的知識和才幹有了很大長進,從一個隻有小學文化的學徒,成長為一位知識淵博、技術熟練的藥劑師。同時,最令自己欣喜的是我也有了自己一筆小小的“財產”——近40卷化學藏書,一套精巧的自製化學實驗儀器。然而,正當我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生活中卻出現了一個不幸,馬丁·鮑西的藥店破產了。藥店負債累累,無力償還債款,隻好拍賣包括房產在內的全部財產。就這樣,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業了。我隻好孤身一人,在瑞典各大城市遊蕩。後來,我在馬爾摩城的柯傑斯垂姆藥店找到了一份工作,藥店的老板有點像馬丁·鮑西,很同情我的遭遇,並且支持我搞實驗研究。他給了我一套房子,以便我居住和安置藏書及實驗儀器。從此,我結束了遊蕩生活,再不用為糊口奔波。環境安定了,我又重操舊業,開始了我的研究和實驗。

讀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因為從前人的著作中我學會很多新奇的思想和實驗技術,尤其是孔克爾的《化學實驗》,給我的啟示最大。

實驗,使我探測到許多化學的奧秘,經過多年的實驗,我的實驗記錄有數百萬字,而且在實驗中,我也創造了許多儀器和方法,甚至還驗證過許多煉金術的實驗,並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後來工作的馬爾摩城柯傑斯垂姆藥店,靠近瑞典著名的魯恩德大學,這給我的學術活動提供了方便。馬爾摩城學術氣氛很濃,而且離丹麥的名城哥本哈根也不遠,這不僅方便了我的學術交流,同時也使我得以及時掌握化學進展情況,買到最新出版的化學文獻,這對我自學化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從學術角度考慮,我認為真正的財富並不是金錢,而是知識和書籍。因此,我特別注意收藏圖書,每月的收入,除了吃穿用,剩下的幾乎全部用來買書。由於我潛心於事業,且為人正派,救困扶貧,因此,我在學術界的聲望很好。我研究化學專心致誌,對一切問題,都願意用化學觀點來解釋。

在科平城,我經營的藥店名氣很大,收入可觀。我也十分喜歡這種把科學研究、生產商業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工作。雖然有幾所大學慕名請我任教授,但都被我謝絕了,因為我覺得藥房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場所,所以我不願意離開。

1767年在對亞硝酸鉀的研究中我發現了氧氣。起初,我通過加熱硝石得到“硝石的揮發物”的物質,但對這種物質的性質和成分,當時尚不能解釋。我為深入研究這種現象廢寢忘食,我曾對朋友說:“為了解釋這種新的現象,我忘卻了周圍的一切,因為假使能達到最後的目的,那麼這種考察是何等的愉快啊!而這種愉快是從內心中湧現出來的。”我曾反複多次做了加熱硝石的實驗,發現把硝石放在坩堝中加熱到紅熱時,會放出氣體,而加熱時放出的幹熱氣體,遇到煙灰的粉末就會燃燒,放出耀眼的光芒。這種現象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意識到必須對火進行研究,但是我注意到,假如不能把空氣弄明白,那麼對火的現象則不能形成正確的看法。

我製取氧氣的方法比較多,主要有:

(1)加熱氧化汞;

(2)加熱硝石;

(3)加熱高錳酸鉀;

(4)加熱碳酸銀、碳酸汞的混合物。

我把這些實驗結果,整理成一本書,書名叫《火與空氣》。此書書稿1775年底送給出版家斯威德魯斯,但一直到1777年才出版,書稿在出版社壓了兩年。書稿不能按時出版,對此我十分不快。我發現氧的優先權,也因出版商的耽誤而被人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