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的第四次流行開始於1863年,平息於1874年,在過渡期間到訪了大多數過去經常流行的地方。第五次流行開始於1881年並一直持續到1896年,其流行廣泛分布於遠東的中國和日本、近東的埃及以及歐洲的德國和俄國。紐約的高效防治工作製止了疾病向北美洲的傳播,但是南美洲像東非一樣蒙受了疾病的侵襲。第六次流行從1899年開始,到1923年結束。在這場瘟疫中,西半球和歐洲的大部分幸免於難,在巴爾幹半島、匈牙利、俄羅斯部分地區,它的蔓延被及時地阻止,在南部歐洲隻有零星的爆發。然而,遠東地區的中國、日本、朝鮮以及菲律賓這些國家卻都沒有幸免。第七次霍亂流行始於1961年,大致遵循了與第六次流行相同的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初,霍亂重返西半球,從秘魯向外傳播到鄰近的國家。
如果按死亡人數來看,霍亂並不能算是最厲害的疫病。然而霍亂帶給人們的心理衝擊力非常大,首先是因為它發病急驟、死狀駭人,原本好端端的人,常常在受到感染的幾小時之內就會暴斃,死者全身青黑,且由於嚴重脫水枯幹得不成人形;其次是霍亂弧菌通常是通過飲用水大麵積感染人群,常規的檢疫措施對它起不到作用。
自古醫生對傳染病起源的解釋曆來有兩大互相對立的學派:瘴氣學派認為傳染病源於死屍或一些腐爛物質發出的瘴氣;接觸傳染學派認為傳染病的根源在於接觸到某些病菌。在霍亂大流行的年代,兩派間的爭論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顯微鏡還沒有得到使用以前,瘴氣學派的理論占了上風,雖然1854年霍亂第三次大流行期間一名倫敦醫生已經指出感染與飲用水源之間的關係,但他的意見並未得到重視。1883年,德國醫生科赫及其同事首次分離出霍亂弧菌,這才全麵扭轉了醫學界的觀點。1892年,霍亂在德國流行期間,人們在漢堡市和毗鄰的愛爾托納城之間進一步發現由於兩城取用的水源不同,瘟疫獨獨光顧了飲用易北河水的漢堡市,而將隔壁飲用過濾水的愛爾托納拋在一邊。這時,科赫的解釋方才得到徹底信服。
盡管對病因的解釋很久以後才達成一致,霍亂引起的恐慌卻早就推動了工業城市的衛生設備、居住條件、醫療服務、水源供應等方麵的改善。平時滯礙難行的改革措施在死亡的威脅麵前往往異常快捷地被大眾通過。今天我們在現代化大都市中視為理所當然的上下水係統便是在19世紀40年代由英國的功利主義改革派查德威克發起鋪設的。1848年間,英國會議成立了中央公共衛生機構,頒布了公共衛生法,這是公共衛生史上的重大進步。
在人類發展的曆程中,每前進一步都會有瘟疫的身影,那麼到底哪種瘟疫對人類影響最大、死亡人數最多呢?經過科學的統計和嚴格的分析,一致認為流行性感冒是曆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表現驟發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和咳嗽、流鼻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狀,少數病人還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惡心、便秘或腹瀉等輕度胃腸道症狀。病人麵頰潮紅,眼結膜輕度充血,眼球有壓痛,咽部充血,口腔黏膜有皰疹。起病時畏寒,體溫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一般感冒狀況持續3~4天。退熱後仍有乏力,持續1~2周。平素有慢性病者、幼兒和老年人,可發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如果是重症流感,抗生素治療無效,大多於5~10日內病情惡化並發病死亡。死因多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心力衰竭和周圍循環衰竭。流感因流行次數多,一次流行能造成2000萬~5000萬人死亡而令人畏懼。
流感可以不經治療而自愈,它的來勢也並不猛烈,但此病流行時的死亡人數居各種傳染病之首,又以其對勞動力的影響以及在軍隊中流行而影響戰鬥力而堪稱病魔中的巨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