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歐洲高原
1.法國的“田園”——中央高原
中央高原是法國中南部的山地高原,高原上牧草如茵,野花盛開,畜群怡然自得,一派田園風光。高原上溫泉湧流,森林密布,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高原的平均海拔約700米。東南部塞文山脈,屹立在羅訥河穀之上,地勢陡峻,向西北漸次降低。中部奧弗涅山脈的主峰桑西山,海拔1886米。有大麵積的古地塊,出露花崗岩岩基和結晶岩。南部沉積有中生代灰岩,斷層發育。西部海洋性氣候占優勢,塞文山脈屬地中海式氣候。主要產業有畜牧業和農業,河穀中多葡萄種植業。有煤、鈾等資源和溫泉。
法國的河流多發源於中央高原,呈扇形向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布,分別注入大西洋和地中海。注入大西洋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夏朗德河、加龍河等河流的流域麵積約占到全法國國土的72%;注入地中海的羅納河、奧德河和盧瓦爾河等河流的流域麵積占20%。萊茵河、摩澤爾河、默茲河、斯海爾德河等為國際性河流。盧瓦爾河是法國第一大河,全長1010千米,流域麵積為12萬平方千米。羅納河是法國第二大河,全長812千米,流域麵積約為9.9萬平方千米。塞納河全長776多千米,流域麵積7.8萬平方千米。加龍河全長637千米,流域麵積5.6萬平方千米。
中央高原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衝積土和火山土壤肥沃,有利於農牧業生產。主要農作物有玉蜀黍、豆類、小麥和甘蔗等。
有製糖、穀物加工、紡織、水泥和化工等工業。瓜達拉哈拉建有國際機場。
2.巴伐利亞高原
巴伐利亞高原是德國南部高地,位於多瑙河以南,為山前高原,它的南部邊緣為阿爾卑斯山地。
巴伐利亞高原是瑞士高原的延續,平均海拔約500米,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側山地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楚格峰位於德國和奧地利邊境,海拔2963米,山勢雄偉峻峭,為德國最高峰。山間有許多冰蝕湖,博登湖位於瑞士、奧地利交接處,是旅遊勝地。重要城市有慕尼黑、奧格斯堡等。
多瑙河的支流萊希河、伊薩爾河和因河橫穿整個高原,河流兩岸是肥沃的草原和耕地。高原上土壤貧瘠,人口稀少,經濟落後,這裏的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煤炭與鐵礦石儲量豐富。
博登湖位於南德高原的西南端,是德國的最大湖泊。湖的周圍是一些景色秀麗的城市。湖中的美瑙島繁花似錦,棕櫚成行,一派南國風光,是德國最早迎接春天的地方。
伊薩爾河畔的雅典——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國的著名古城,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一座依山傍水,風光秀麗的山城,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目前,慕尼黑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又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
12世紀中葉,巴伐利亞國王獅子亨利便在這裏建起了小鎮。這裏是德意誌南部宮廷文化中心,12世紀以來一直作為拜恩王國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都城。拜恩王室的王族中,有許多愛好學問和藝術的君王,遺留下無數的藝術珍品。尤其在16世紀的阿爾布雷希特五世時期,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各類文化在此地發達到極點,以致被讚為“伊薩爾河畔的雅典”。1972年第二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曾在此地舉行,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就是這個運動會留下的永久紀念物。
慕尼黑有四多,博物館多,公園噴泉多,雕塑多和啤酒多。其中尤以啤酒出名,被人們稱為“啤酒之都”。慕尼黑啤酒節在每年十月舉行,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間節日,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五百多萬賓客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慕尼黑人喝啤酒就像喝茶水一樣。慕尼黑享有“世界啤酒冠軍”的稱號。這裏建造了一所慕尼黑啤酒大學,專為各國培養釀造學碩士和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