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冰與火的世界——阿爾蒂普拉諾高原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秘魯東南部和玻利維亞西部的高原,自的的喀喀湖西北延伸至玻利維亞西南角,長965千米,由一係列山間盆地組成,海拔約3650米。東側有一條連續的通道向南到達玻利維亞。太平洋洋底和南美大陸板塊之間曾發生過一次大的碰撞,托起了安第斯山脈中的兩條山脊,山脊中間夾著一片平坦的高海拔盆地,這便是阿爾蒂普拉諾高原。
安第斯山脈中這片直上雲霄的高原如同塵世之外的仙境。阿爾蒂普拉諾(西班牙語“高地平原”的意思)擁有多項“最”,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承載航運的湖泊,烏尤尼鹽沼是全球麵積最大的鹽沼,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僅次於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二大高原,具有冰與火、風與鹽的景觀,從阿根廷北部一直延伸到秘魯的粗礪平原。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南部邊緣,也就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三國的交界處,熔岩在雄偉的火山中沸騰,烏尤尼鹽灘如鏡,令人目眩。當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就在天際的另一邊對著落日徐徐升起,此時“永恒”似乎觸手可及。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有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在波托西地區,單從一座山中開采出來的銀礦就能讓西班牙王室花費達數百年之久。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主要植被是灌木叢。南部氣候較幹燥,北部較濕潤。的的喀喀湖沿岸氣候適宜,可種植玉蜀黍和小麥。的的喀喀盆地自古人口較集中,現有秘魯的普諾、玻利維亞的拉巴斯等大城市。高原南部是沙漠地帶,人煙稀少,有重要的銅、銀、鎢和錫礦床。沿東側通道建有玻利維亞鐵路幹線。
烏尤尼鹽沼
在阿爾蒂普拉諾高原南端有一些冰融化時留下的鹽湖,當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後,湖水開始逐漸流失,最後,鹽湖變成鹽沼。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烏尤尼鹽沼。每年冬季,雨水注滿鹽沼,形成一個淺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幹涸,留下一層鹽硬殼,中部達6米厚。
烏尤尼鹽沼是玻利維亞最大的鹽沼,在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內,海拔3660米,長150千米,寬130千米,麵積9065平方千米。它是由古老的明欽湖幹涸而行成。鹽沼的沿岸建有鹽場,鹽場之間有公路互通。雨量少,氣候幹燥,僅在12月至次年1月的雨期積水,並由利佩斯河泄水。
烏尤尼鹽沼隻能生長仙人掌,此外沒有其他植物。每個湖泊的色彩和成分結構各不相同,根據鹽中所含的礦物質不同,鹽沼有磚紅色、綠色、青綠色或銀灰色等幾種。
4.風土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巴塔哥尼亞高原是南美洲東南部的高原,北起科羅拉多河,南接麥哲倫海峽,西接安第斯山脈東坡,東臨大西洋,占據阿根廷南部,麵積約67萬平方千米。
巴塔哥尼亞高原呈階梯狀,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高聳。東部以台地為主,逐級下降到海拔1000米,以陡峭的懸崖落入大西洋中。
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質基礎古老,但近3000萬年以來,地殼重新又上升,也經曆過斷層作用。到第四紀時,整個高原廣泛地被冰川所覆蓋,冰川消失以後,地麵上留下了一道道冰川堆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