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植物生理學的貢獻——格特納(2 / 2)

格特納把處於種子之中的幼苗原基稱為“胚”。然而,他看來把這名稱局限於格魯所稱的“附屬體”,排斥“主體”即子葉。格特納說:“胚是能育種子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唯有它生產新的植物,其餘一切不管怎樣都附加於它,以應暫時的用途”。然而,格特納似乎在這個問題上已經感到一定程度的拿不準。在剛才所引的說明中,看來他認為子葉是胚的派生物,但他在別處說,子葉和胚結合而構成種子的核。例如,他寫道:“子葉是有機核的組成部分……而這核同胚根和胚芽一起形成胚的組織,子葉通常由於種子發芽而變成新植物的第一片葉子,後者往往不同於後生的其他葉子。”

格魯還為恰當識別種子同胚乳與那些僅由“三個有機化部分——裂片和附屬體”組成的東西之間的差別,提供了根據。他指出:“也帶有龐大覆蓋物的種子大多數分裂成兩個裂片;它們基本上都像一對小葉子。在淨化的安哥拉堅果中,殼剝去後,上覆蓋物好像僅隻一個……在這下麵是在最裏麵的厚覆蓋物;從中間把它切開,就露出真正的種子:由十足的葉子組成……在基底處同胚根相連。”這段話反映了完全認清存在一種物質,即“在最裏麵的厚覆蓋物”,而它不是“真正種子”的組成部分;它還表明,格魯認識到他稱之為“十足葉子”的子葉的葉子本性。

格特納證實並擴展了格魯所做並加以描述的觀察。格魯如此準確地記敘了相當多種類的種子,認識到了許多它們表現出來的結構差異,因而贏得了聲譽。然而,格特納則為我們進一步拓展了形態學研究的這一重要分支,以明白順暢和卓有助益的方式表述了其結果。他那個時代的植物學中,基本上是林奈的觀點占支配地位。然而,林奈未認識到種子胚乳的作用,實際上還根本否認它的存在。因此,重要的是,應重新評價種子間可觀察到的結構差異的實在性。

格特納充分認識到,植物早期胚胎階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闡明植物成熟體結構的形態學。他一再轉向研究未成熟的植物器官,以增進了解這些器官完全發育的形態。當時,關於傳粉和受精生理的知識水平還不夠高,因為,還未能提供為形成關於種子形態學的正確概念所必需的資料。他的同時代人克爾羅伊特對傳粉的研究,為更充分地認識花粉作為能育種子發育的一個必要因素的重要性,奠定了基礎。但是,一直等到19世紀,才發現了為正確理解種子形態學所必需的全部資料,那時對受精的比較詳細研究揭示了種子各個部分的起源及其諸發育階段。

格特納對花器官的形態學作出的最寶貴貢獻之一是,確立了種子和果實的明確區分。在他之前,幹果一直被誤認為是裸種子。格特納把果實定義為成熟子房、果皮,它總是子房皮的產物。他解釋說:“果皮這個用於果實的術語不僅表達了成熟子房的確切形態,而且還具體指明了它同種子的區別所在。因此,果皮一般稱為生殖窠,它僅由成熟子房構成,把種子隱含在自身之中,所以,隻有當種子被從生殖窠中吐出時,才能看清它們的獨特結構。”這個真果概念一直保持到了現在。當植物其他部分同果皮相連時,就植物學而言,這合成的結構稱為“假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