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特種坦克與反坦克技術的發展(2)(1 / 3)

為了對付價廉而有效的反坦克地雷,各種各樣的掃雷坦克應運而生。掃雷坦克上安裝的掃雷器,有機械式和爆破式兩類。機械掃雷器,又分為滾壓式、挖掘式和打擊式三種。滾壓式掃雷器,利用鋼質輥輪的重量,壓爆地雷;挖掘式掃雷器,利用帶齒的犁刀將地雷挖出,並排到車轍以外;打擊式掃雷器,利用運動機件拍打地麵,使地雷爆炸。爆破掃雷器,利用爆炸裝藥的衝擊波,誘爆或炸毀地雷。現代一些國家,在坦克上安裝了挖掘與滾壓相結合、爆破與挖掘相結合的混合掃雷器。由於磁感應地雷引信的出現,一些國家已開始研製磁感應掃雷器。

8.天降奇兵——空降坦克

空降兵號稱陸軍精銳,而空降坦克則是這支精銳部隊的一隻鐵拳。空降坦克,一般要求輕型化,能夠適應降落傘空投或者直升機空投的要求,又能夠給空降部隊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現在有一種低空投射技術,可以使坦克在比較低的空中直接從運輸機上投下來,還可以用滑翔機空投。在諾曼底戰役中,就使用了大量的滑翔機。

仔細觀察坦克的話,你會發現有些坦克的履帶外麵覆蓋著一層裙子一樣的護甲。這層護甲是專門保護履帶的。但有些坦克並沒有安裝裙板,這是為什麼呢?

安裝裙板,有利有弊。裙板裝甲比較單薄,不能抵擋坦克炮或大口徑火炮的轟擊。由於坦克的主要設計目的,是在平原或沙漠上和敵方坦克或其他裝甲力量作戰,這時的裙板並不能對坦克形成保護作用,相反由於裙板的存在,還會給坦克帶來危害,坦克高速行駛時會導致發動機吸入異物,如塵土等。所以,很多坦克並沒有安裝裙板,或者隻是安裝一層比較單薄的裙板。

但是在城市作戰區域,坦克的主要作戰對手,由裝甲力量變成了火箭筒、反坦克導彈等單兵作戰武器。這些武器無法穿透坦克正麵的裝甲,隻能攻擊坦克護甲較薄的側後。這時,裙板對於履帶的保護作用,就尤為重要。一旦履帶或負重輪出了問題,坦克就會癱瘓。

而一個癱瘓的坦克,還有多少價值呢?所以,一些專為城市戰研製的坦克,通過配上較厚的裙板,來保護行走裝置不受破壞。

第二節此消彼長——反坦克技術的發展

自古以來,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麵。這正如矛與盾一樣,有矛就有盾,彼此相生相克。即使被稱為“陸戰之王”的坦克,也並不是無敵的。隨著坦克的發展,反坦克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反坦克武器大多造價較低,是以弱勝強的好方式。

反坦克武器,主要有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火箭筒、反坦克導彈、反坦克槍、反坦克攻擊機等。

1.反坦克槍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反坦克武器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首先德國研製了反坦克槍,這種槍口徑達到13毫米,能在兩百米遠處,擊穿25毫米厚的裝甲。緊隨其後的是英、蘇等國,他們研製的反坦克槍,成本低廉,能夠大量裝備給部隊。反坦克槍的口徑也越來越大,發射的彈藥也越來越先進。後來,德國率先使用反坦克槍發射槍榴彈。

隨著坦克裝甲越來越厚,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笨重的反坦克槍逐漸被威力更大的單人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所取代。

2.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同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它也是由德國人最先發明的。最初的反坦克地雷是用炮彈改裝而成的。

在“二戰”中,反坦克地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坦克是被地雷炸毀的。

反坦克地雷的優點在於成本低廉,布置方便。而且它埋在地下,讓坦克防不勝防。到20世紀90年代,反坦克地雷在保證殺傷威力的前提下,從“守株待兔”式的單一被動防禦性兵器,發展成為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的攻防兼備的兵器。在眾多的反坦克兵器中,反坦克地雷雖然貌不驚人,但它卻可以阻止和主動攻擊敵方坦克部隊行動,割裂敵方坦克隊形和癱瘓敵方坦克集群,是增大己方火力殺傷效果和穩定己方防禦態勢的有效作戰兵器。在戰爭史上,反坦克地雷。

給坦克以重大的創傷。它也是牽製和攔截敵方機械化部隊的一種有效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國被地雷毀傷的坦克占所有毀傷坦克的21%,在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中,美軍被地雷毀傷的坦克,都占所有毀傷坦克的70%。在近年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中,敵對雙方都是把反坦克地雷作為一種重要的反坦克兵器,應用於實戰。據美軍估算,布設1萬枚炸履帶和炸底甲的地雷場,就有毀傷4200輛坦克的潛在能力,即使其中隻有半數地雷起作用,仍有毀傷2000輛坦克的能力。而10000枚地雷造價為300萬美元至400萬美元,僅相當於兩輛豹2坦克或400枚至500枚“米蘭”反坦克導彈的價格。然而用這些坦克或導彈,無論如何也不具備毀傷2000輛坦克的能力,可見使用反坦克地雷具有何等意義。戰爭實踐還表明,反坦克地雷是弱軍製勝強敵的最有力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