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占地球海水總麵積的49.8%、26%和20%。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麵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兩三千米不等。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
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
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渾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
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係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是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
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在北半球,它們部分被大陸或島嶼包圍。
其中較大的邊緣海有:北冰洋及其近海、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麵積,約占海洋麵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係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上有四個主要的大洋,它們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還有南極洲附近的大片海域。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本身是地球表麵最大的儲熱體。而海流是地球表麵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台風、颶風就是在海洋上空,由海洋的蒸汽形成的。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係統,甚至比熱帶雨林還豐富。
海洋擁有許多陸地上沒有的動植物種類,且種類、數量比陸地更多,而且海洋內仍有相當多未被發現的生物品種,人類對於它們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第二節地球的饋贈——濕地瀑布
1.飲譽全球——世界三大瀑布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分別是:尼亞加拉瀑布、維多利亞瀑布和伊瓜蘇瀑布。
(1)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是美洲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位於加拿大與美國的交界處的尼亞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島把瀑布分隔成兩部分,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側,高56米,長約670米;較小的為亞美利加瀑布,靠近美國一側,高58米,寬320米。它以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遊人。從伊利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流經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之勢衝下斷崖,聲及數裏之外,場麵動人心魄,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尼亞加拉峽穀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其中的頁岩不斷被水流衝刷,使得瀑布在1842~1905年間平均每年向上遊方向移動170厘米。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政府為保護瀑布,曾耗巨資修建了一些控製工程,使瀑布對岩石的侵蝕有所減小。
(2)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讚比西河的中遊、讚比亞與津巴布韋接壤處。瀑布寬1700餘米,最高處108米,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每秒934立方米。
讚比西河在抵達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而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即“霹靂之霧”)。維多利亞瀑布的水瀉入一個峽穀,峽穀寬度從25~75米不等。
(3)伊瓜蘇瀑布
伊瓜蘇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瀑布。它位於阿根廷和巴西邊界上的伊瓜蘇河。這是一個馬蹄形瀑布,高82米,寬4000米,是尼亞加拉瀑布寬度的4倍,比維多利亞瀑布還要寬很多。懸崖邊緣有許多樹木叢生的岩石島嶼,使伊瓜蘇河由此跌落時分成約275股急流或瀉瀑,高度60~82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