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火山噴發的功與過——火山學習篇(5)(1 / 3)

(5)龍崗火山

龍崗火山群位於吉林省輝南縣東部,有170餘座火山,除8個火山口湖外,其餘為火山渣錐。在大龍灣火山口湖邊沿,首次在我國玄武質火山爆發中發現火山碎屑流狀堆積物。大約20萬年前,這裏密布的火山爆發後形成了眾多的火山口湖,平均水深50米左右,最深處達100米,灣水碧藍如玉,形態景致各異,似顆顆明珠散落在崇山峻嶺之中。其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形態之迥異及保存程度之完整,居國內首位。據初步認證,該龍灣群是目前國內所發現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被譽為“長白山小天池”。

(6)瓊北火山-被覆蓋的神奇

海南島北部(瓊北)地區自新生代以來,總計有10期59回的火山噴發活動,形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火山100餘座,火山熔岩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澄邁、臨高、儋州八個市縣及洋浦開發區,麵積約4000平方米,是我國曆史上火山活動最強烈、最頻繁以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雷瓊地區是華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麵積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動始於早第三紀,延續至全新世。火山岩麵積達7300平方米,可辨認的火山口共計177座,海拔均低於300米。海南島北部(瓊北)第四紀火山區的石山、永興一帶大小三十幾個火山口明顯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瓊北最新期火山。這裏的火山錐體保存完好,火山口輪廓清晰,熔岩流邊界明顯可辨,裸露於地表的各種火山噴發物,如火山渣、火山彈和熔岩流的流動構造都保存極好,雷虎嶺和馬鞍嶺即為典型的現代火山口。

距離海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交通樞紐的海府地區僅約15千米的馬鞍嶺-雷虎嶺火山群是瓊北火山區噴發年代最新(距今約1萬年)的火山群,在數十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分布有38座形態完整的火山和30餘條火山熔岩隧洞,實屬國內外罕見。而更為罕見的是在馬鞍嶺火山群區,尚保存有一片麵積約300公頃的熱帶原生林,生長有百年以上的古榕樹群和原始珍稀植物,以及黃猄、野豬、山雞、蟒蛇和各種鳥類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形成完整的熱帶生態動植物群落。這裏遍地的野花異草點綴其間,煥發出一種枯木逢春的勃勃生機。火山與森林本來是兩種不能同時共存的自然資源,但在範圍內的岩溶渣石上卻生長了千姿萬態的古老樹木,叢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這種奇特的資源景觀,是國內比較罕見的風景旅遊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與國內其他火山區相比,海南島火山噴發不僅有陸相(噴發於陸地)噴發,還有海相(噴發於海底)噴發,因此成為我國火山類型最多,火山噴發景觀最豐富,火山熔岩隧道最長、數量最多的地區。有的火山呈完整的錐形,猶如金字塔(美安鎮的美本嶺);有的火山兩兩相連或單一火山在山頂形成缺裂火山口,遠望形如馬鞍(石山鎮的馬鞍嶺);有的火山口則為玄武岩台地上的圓形凹地,稱負火山口(永興鎮的羅京盤);有的火山口內又形成新的火山而稱為複合火山(石山鎮的吉安嶺);有的火山完全由一塊一塊的岩石堆積而成為集塊火山(儋州峨蔓嶺);有的由熔岩噴溢而形成盾狀火山(臨高多文嶺和永興鎮的永茂嶺);有的火山口內呈階梯狀,而底部寬廣平坦,猶如賽馬場或大型露天演藝廣場(永興鎮的雷虎嶺);有的火山口內儲水形成火山口湖,並兩個相連,猶如一對美麗的眼睛(石山鎮的雙池嶺和好秀嶺,為中國少有的瑪珥火山)。火山區內數十條火山熔岩流通道或呈管道狀、或呈隧道狀、或為層狀、或為分叉狀,各具特色,而其規模之大,洞中之奇,乃世界火山區中罕見。此外,由火山熔岩形成的柱狀節理(主要分布於瓊海和文昌)、火山頸(位於洋蒲北神頭風景區)、天然井、天然拱橋、斷層瀑布、氣洞、氣管、熔岩鍾乳、熔岩牆以及泡狀、流紋狀、枕狀、麵包狀、鼻狀、繩狀熔岩(以仙人洞和石山榮堂的“七十二”洞為代表的火山熔洞景觀)和浮石(可在水麵上飄浮的火山石)更是千姿百態、神奇無比。種類多樣、千姿百態的火山及火山噴發景觀集中於一個地區,且具備良好的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優美性,這在世界上實屬少見,堪稱瓊北地區最具特色、最具優勢也最具規模的生態旅遊資源。

《瓊北火山探查及噴發危險性研究》課題由科技部2000年公益專項資助,由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承擔。主要目標是通過係統地野外考察、地球物理探測、地球化學探測,獲取瓊北火山區的基礎資料,為海南的經濟建設、減輕火山災害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