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難民事件(1 / 3)

朝廷將方臘、刑政、方貌、劉贇、方傑等五十二人全部押到汴京菜市口淩遲處死後,方臘起義失敗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

後世被稱為“道君皇帝”的趙金佶,雖然派童貫鎮壓了方臘起義,卻並沒有取消直接導致方臘造反的“花石綱之役”。

管理江南“花石綱”的大臣威遠節度使朱勔,是這次江南起義直接打出旗號“誅殺大臣朱勔”的誅殺對象,朱勔掌『蘇州應奉局』時,巧取豪奪,盤剝壓榨,榨幹了江南百姓的最後一滴血,然而,趙金佶卻並未對朱勔有任何實質性處罰,朱勔仍舊官職在身。

江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各地,受官府之壓迫剝削久矣,百姓無路可走,紛紛揭竿而起,中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朝廷讓各州官府強勢鎮壓。

農民起義雖然是壓下去了,但是各地的匪患卻越來越盛,各路各州,大大小小的山頭,許多沒有活路的精壯男丁紛紛做起了土匪,打家劫舍,搶劫大戶小戶……匪患之勢,遠遠比方臘起義之前更為嚴重。

在這樣紛亂的時代,最沒有活路的當然要屬最底層最老實本分還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農民,他們一方麵要受官府的盤剝壓榨,另一方麵要麵對土匪的“借糧”(實為搶糧),也無力組織起像方臘起義那麼浩大的造反運動,他們麵臨的是“有地可種、無糧可食”的慘況——悲慘的世界來臨,“餓死人”的現象大規模爆發了!

隨著百姓的餓死,加上北境與遼的混戰,再加上幹旱、瘟疫等天災,因逃難引發的“難民潮”,開始席卷全國。

山西、河北、河南、江南的難民,大規模地湧向最為富饒的江淮地區。

而作為天下糧倉的揚州首當其衝。

掌握揚州最高話語權的知府李牧,麵對著大規模的難民潮,選擇了關閉城門,不僅不讓難民進城,還每日派衙役、派兵丁去驅趕難民,不讓其在城門口聚集徘徊。

而在難民潮來到之前,宋廷就帶著盧俊義、楊昭前往永泰縣衙趕製火槍了。

前一陣子,當聽聞官軍聯合金軍以南北夾擊之勢打敗遼軍,一路向北推進,收複了燕雲十六州時,許多官府之人和讀書士子都紛紛叫好,覺得揚眉吐氣,就連盧俊義和楊昭二人,也忍不住在宋廷麵前激動起來——

“駙馬爺,朝廷收複國土了!”

“是啊!整個十六州一下子奪回來了!”

宋廷隻是搖頭,然後執筆在一張宣紙上畫了一副簡易版的地圖,標柱了“金”、“遼”、“梁”、“西夏”、“南詔”、“吐蕃”等字樣,然後開口道:“你們看,現在遼的地盤還剩這麼一大塊,主要在蒙古一帶,延伸至中亞;西夏沒變;然後這個大金,難道你們注意不到?和我們大梁接壤了,燕雲十六州,他們也想要呢……”

盧俊義、楊昭二人呆呆地看著地圖,一時間很震撼,既震撼於駙馬爺了解天下大勢的眼界,同時也震撼於另外一件事——他們一直以為大梁很大很大,大到沒邊兒,周圍的都是胡番小國,沒想到大梁的周圍幾個國家,居然並沒有比大梁小多少啊……

埋頭擺弄著火槍,宋廷自顧道:“金人很能打,從東北一塊小小的地盤做大,沒幾年,就搶走了大遼大半的國土,而且還要來搶我們的地盤了,不管你們信不信,事情就會這樣發生,而且朝廷打、不、過……”

“打不過”三個字吐完,宋廷站了起來,手拿著火槍,說道:“大梁,得靠這玩意兒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