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明也主動發起了提議。
倪光南立即表態:“讚成,在這一領域,胡教授你是專家,我建議整個研發方向由你來主導,兩大研發中心再進行分工,各有側重點,然後再進行分工合作。”
在兩人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後,倪光南轉向了吳正。
“吳董,既然芯片製造是研發中心的重點,那你得做好成立芯片生產製造工廠的準備,這方麵也需要很大的投入。”
“沒問題。”
吳正立即表態。
在芯片方麵,他雖然還隻是一個外行,但基本的常識他還是懂的。
他知道,在前世,國內的芯片產業之所以處處受製約,落後的不僅僅是芯片設計,也包括芯片製造技術和工藝,甚至於後者受製約的情況更嚴重。
到015年左右,因為製造技術受限,中國芯片進口的額度每年高達000多億美元。
也因為技術受限,很多原本是白菜價的技術專利,被國外公司以鑽石般的價格授權給中國公司。
在得到吳正的認可後,胡正明和倪光南繼續往下協商。
“芯片設計這一塊,我建議以國內為主,這樣可以根據國內的需求做有針對性的設計,但美國的研發中心也應該把它作為重點,目標主要盯向國際市場。”
這是倪光南的提議。
因為他的“中國芯”夢,他特別看重這一點,而這一塊也是他所擅長的。
胡正明立即表態:“沒問題,這一部分由你主導,美國那邊進行配合。”
……
接下來,兩位專家一致同意,封裝測試這一部分暫時也不列入主要的研究方向。
這是因為這一塊的技術,和矽晶圓的製造一樣,也是通用的,同樣不存在貿易和技術壁壘。
作為兩個正在儲備中的研發中心,確實需要把有限的力量放在最關鍵的技術上。
兩大研發中心在芯片技術這一塊的分工和合作達成一致。
至於計算機與通信融合這一塊,屬於倪光南的特長,因此這一部分也將以國內為主,由他來組織優秀團隊來主攻。
而互聯網技術那一塊,考慮到國內互聯網的發展相對滯後,兩人確定先由胡正明去美國物色人選先期進行,國內這邊再慢慢跟上。
這是一個完美的分工。
從技術上來,兩位專家各有擅長,以他們所擅長來主導各種研發中心的主攻方向,然後再互通有無、相互配合,是最理想的組合。
“合作愉快。”
吳正向兩位專家伸出了右手。
三隻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這算是曆史性的一刻。
在初步確定好主攻方向之後,研發中心就正是進入了籌備階段。
接下來,需要兩位專家到處去物色合適的頂尖技術人員,來組成不同的研發團隊,讓研發中心進入實操階段。
當然,這也意味著吳正馬上又要大量砸錢了。
不過這是吳正樂意見到的。
有投入才有回報。
為了建立一個未來的I王國,再大的投入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