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侃侃而談。
“第一個原因,跟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熱,產品供不應求有很大關係。”
隨著鄧老的南巡及重要講話,中國明確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路線,全國很快就掀起了經濟建設的高層。
但中國前麵的基礎實在是太薄弱,因此,在各地一窩蜂地掀起發展經濟建設高潮的同時,產品和原材料都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而市場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商品價格的自行調控。
既然原材料和產品供不應求,那必然的後果就是漲價,什麼東西緊缺,什麼東西就漲幅越高。
按照去年的情況,率先站起來的就是煤炭、石油等能源,緊跟著就是建築材料等,這些都已經有幅度上漲,但這還隻是開始。
這一解釋,立即就得到了莊凝文及大家的認可。
“第二個原因,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荷包充實了,消費能力和水平都大幅度提升。”
這是導致生活必需品漲價的很重要一個原因。
以吳氏企業的員工為例。
但國企的員工、公務員還拿著一百多、兩百塊工資的時候,在吳氏企業,兩百多的工資已經是低標準,隻要稍微有點能力的、肯幹的,普遍都有三四百的工資,五六百的也不算少見。
今年年終更是會有一大筆獎金。
而這樣的想象,並非吳氏企業獨有,大部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盈利的企業,必定會因為盈利而提升大家的福利待遇。
這意味著,荷包充實的人變多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
而對於荷包充實的人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消費,讓自己及家人的過得更舒服一點。
因此,衣食住行的需求增加。
就好比響水村的那些村民,原來吃肉是逢年過節的福利,現在卻成為了生活中的常態。
因此,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了,肉類的供不應求,就會導致豬肉的漲價,以及養豬的人增多。
養豬的人一多,糧食也開始供不應求。
……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
其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豬肉和糧食都漲價,並且帶動其它生產原料的漲價。
又是一個很讓大家信服的理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貨幣的大量發行以及外資的大量湧入。”
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一窩蜂地開始經濟建設,就比如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流通的需求增大,很多企業出現支付困難。
為了順應市場的需求,國家不得不增加貨幣的發行。
這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在不斷的正佳。
而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各地開始大規模的招商引資,大量外資也因此而湧入國內。
外資的湧入,也導致了市麵流通的貨幣繼續增加。
而這些流通的貨幣,又進一步增加了大家的購買能力,再一次推動了原材料和各種商品的漲價。
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就成為了必然的事。
這下莊凝文和大家都信服了。
有理有據,有客觀現實證明,大家想再質疑是否真的會通貨膨脹這個問題都很難。
對於吳正的預測信服了,但話題並沒有結束。
對於大家來,重要的還是怎麼度過這個難關。
這事還是指望吳正為妙!
於是大家又把目標對準了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