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
一談到技術,倪光南的興趣就被撩了起來。
尤其吳正所拋出的正是他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我現在還是一個完全的外行,錯了還請指正。”
吳正先客氣了一番。
這是必要的。
盡管他有著後世的經驗和見識,但在計算機技術方麵,他現在連半桶水都算不上,很容易在倪光南這位真正的專家麵前錯漏百出。
“在技術問題上,你不需要客氣,錯了也是概念問題,而不是技術探討的問題。”
在技術的話題方麵,倪光南非常認真。
“老倪你看啊!雖然我們現在有了屬於國內的品牌計算機,包括長城,也包括你們迎頭趕上的聯想,以及還有方正、浪潮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計算機的生產方麵還屬於組裝階段。”
“比如,PU是國外的,存儲技術也是國外的,顯示技術也是國外的,連操作係統也都是國外的,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非常少。”
“就算是聯想,現在已經開發出了屬於自己的主板,但不可否認的是,主板上的主要芯片也還是國外的。”
“於是我就在想,咱們國內啥時候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標準呢?”
“老倪,你們這些科學家任重道遠啊!”
吳正很不厚道地扯起了技工貿的話題。
既然你們遲早會因此而激烈爭鬥一番,那我何不這方麵也埋下一顆種子呢?
“嗯,任重而道遠,你這幾個字總結得非常到位。不瞞你,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計算機研究所的研究員,一直致力於這一方麵,但進展緩慢。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多人長時間的努力,才能慢慢趕上,但這條路決不能放棄。”
一碰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一直沉默寡言的倪光南話立即就多了起來,而且態度很堅決。
這正是吳正想要的。
但這樣還不夠過癮。
吳正又撩起了更為敏感的一個話題:“老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國內開始冒出一個技工貿的概念,可在東莞、深圳那邊,很多電子生產和加工企業,走的卻是代生產加工、到貿易、再到技術研發的路線,我們不妨稱之為工貿技路線,對於這點,你怎麼看?”
他在偷換概念!
關於技工貿這個概念,確實是最近一兩年,隨著國家對計算機技術的渴望,由一些主流科學家提出來的一個概念。
而關於貿工技這個概念,最早的創始人據傳是柳傳誌,而真正廣為被世人所知,卻是因為兩年後的柳倪之爭。
至於工貿技這個概念,則是吳正自己編造的,就算到了後世,也不存在這個概念。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東莞、深圳等地的一些電子工廠,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幫國外大企業代加工的路線。
“很巧,最近老柳剛提出了一個貿工技的概念,我們正就此進行探討,但還沒有定論。關於這一點,你有什麼看法?”
倪光南反向拋出了一個問題。
吳正:“……”
我自然是有看法的,而且還很中肯。
可是,我現在當著柳傳誌的麵給你們講明白了,那以後你們還有得爭嗎?
這是一個難題!
吳正沒想到,自己在埋種子時,竟然把自己給套了進來。
這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