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采訪向來就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窮追不舍。
“請問王先生,在您看來,一家大商場,營業麵積多大比較合適。”
“大概五萬平方左右就差不多了。”
王遂舟很想回答兩三萬平方就夠了,可是兩三萬平方和二十多萬平方相比,還是差得太遠,他不好意思得太。
記者們的下一個問題緊跟著又來了。
“王先生,我聽亞細亞跟嶽麓區那邊也達成了初步的投資意向,將在長市也建一座亞細亞商場,請問這邊的亞細亞建設規模有多大?將會是你所的五萬平方嗎?”
王遂舟立即就肉疼。
尼瑪,我隻是最大五萬平方左右就夠了好吧!
我哪有過亞細亞準備建五萬平方左右的營業麵積?
要知道,王遂舟原本的打算是,全國的連鎖亞細亞都是建-萬平方的。
五萬平方的營業麵積和兩三萬相比,建設和裝修成本起碼相差不止一倍好吧!
可是,麵對這麼多記者的采訪,他還有臉隻建兩三萬平方嗎?那樣豈不是顯得亞細亞太家子氣?
咬了咬牙,王遂舟回道:“是的,我們在長市投建的亞細亞商場,營業麵積就規劃在五萬平方左右。”
這是一種被自己打臉的感覺。
王遂舟現在頭疼的是,投建規模一下又擴大了,現在銀行承諾的貸款又有限,差的錢從哪裏來呢?
看來得另想辦法了!
媒體記者還在追問:“請問王先生,我聽富華區這邊的商場項目,最早接洽的應該是亞細亞,為什麼亞細亞最終沒有拿下這個投資項目呢?”
王遂舟再一次肉疼。
這個問題又打他臉了!
能不提項目被搶的事好嗎?
他不得不再次開動腦筋,準備用機智來化解這個尷尬的問題。
“確實,最早接觸這個投資項目的是亞細亞,可是在接洽過程中,突然有別的公司介入,並且使用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手段,最終讓亞細亞痛失了這個項目。”
在王遂舟的話裏,暗指吳大廚使用了見不得光的手段。
這原本又是一個高妙的回答,誰知道出意外了。
不知何時,易洪江竟然出現在了王遂舟身後。
王遂舟的話音剛落,易洪江就出聲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必要代表富華區政府澄清一下。”
易洪江一出聲,就讓王遂舟有了大事不妙的感覺,他立即轉過身去,開口服軟:“易書記……能不能借一步話?”
可是易洪江沒有理會他。
如果王遂舟隻是來參加簽約儀式,易洪江還不會有意見。
可是他竟然當著媒體記者的麵來中傷富華區的重要合作夥伴,這還讓他如何能忍。
“事實上,第一個接觸這個項目的確實是亞細亞,可亞細亞提出的要求是,要求富華區政府幫其聯係項目的全部建設貸款,這一點,富華區政府也做到了。可銀行認為,以亞細亞現有的資產規模,不足以支撐其如此快速的擴張,因此拒絕了向他們提供貸款。不得已,我們隻好另外聯係投資商,這才是臨時更換投資主體的真正緣由。”
王遂舟:“……”
這是最響亮的打臉啊!
而且麻煩的是,易洪江的話,等於直接向媒體記者透露了亞細亞資金不足、擴張速度過快的嚴重問題。
這將給亞細亞帶來很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