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地標性建築(2 / 2)

吳正做事向來就是雷厲風行的。

和富華區政府具體的合作條款還沒落實,他就拉著易洪江以及富華區府的一幹官員去實地考察。

當然,考察是一方麵,順便提點要求也是必要的。

地標性建築這個概念很有吸引力。

吳正一提出,易洪江等一幹官員的眼神立馬就亮了。

“具體要怎麼建?”

“第一是要大,第二是建築風格要有特色。”

吳正開始起了他的設計理念。

既然叫正佳廣場,建築風格自然得方方正正,這樣才名副其實。

還有,在建設設計上,吳正準備將其采用鋼混結構,整座建築的外牆全部采用加厚隔音鍍金色的大塊鋼化玻璃。

易洪江一聽就驚呆了。

“一座長寬各超過00米、金燦燦的玻璃建築?這樣確實夠吸引眼球,但可行嗎?”

他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建築風格。

全玻璃外牆的房子,在整個長市暫時都沒有。

這當然是可行的。

吳正知道,在羊城,現在正在設計中的地標性建築中信廣場大廈,一百多層,采用的就是加厚鋼化玻璃外牆。

而它旁邊的大都會廣場,采用的就是鍍金色的玻璃。

這樣的設計風格有多個好處。

一是從外觀來看,永不過時。

二是建設周期會大幅度縮短,並且成本還不會增加多少。

三是足夠吸引眼球。

吳正開始提第一個要求。

“既然要成為地標性建築,那整座廣場的位置必須無限接近江麵。”

“這不是問題。”易洪江一口就答應。

吳正卻指了指沿江路:“那這條路經過正佳廣場的地方,必須改道繞行。”

這是他的如意算盤。

因為沿江路的存在,使得整塊地皮都不夠靠近江麵。

而且,對於一個大賣場來,交通的便利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正佳廣場隻是建在沿江路後麵的話,交通上受益的就隻有靠沿江路的這一麵。

不僅如此。

如果沿江路不改道,正佳廣場附帶的其它5萬平方米的地皮,也就不再具備臨街的優勢。

因此,吳正的如意算盤是將正佳廣場整體外移,讓其一部分占據現有的沿江路,沿江路再改道,環繞整座廣場的三麵來繞行。

如此一來,正佳廣場的臨街麵相當於有三麵了,並且,附帶的地皮也多了三麵臨街位置。

這確實是好算盤,如此一弄,整塊地皮的臨街麵,一下就擴充了六倍,地皮就會因此大幅度升值。

“有必要這樣嗎?”易洪江稍微遲疑了一下。

這種大的合作,政府除了要提供地皮之外,三通一平也是政府的事,沿江路一改道,政府在投入上也需要多出一些。

“這是必要的,既然是地標性建築,自然是越靠近江麵越好。而且,臨江的一麵,我準備直接建一個寬寬的廣場到江邊,讓市民多一個活動的地方,如果車來車往的話,對市民很不安全。”

吳正給了一個完美的解釋。

“行,我答應了。”

地標性建築太有吸引力了,易洪江沒法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