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瞄了一眼,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人,分成了兩排抱臂叉腿相對站立,隻在中間留了一條一米來寬的過道。
這樣的陣勢,一般隻有在電視裏看到。
這就是長市本地話裏的“站牆子”。
站牆子的法源自於清末。
在清末,湘軍之勇下聞名。而湘軍與其他綠營軍隊相比,最有別於他們的一個長處,即為“站牆子”。
所謂“站牆子”,就是防守營牆。
不過到了現在,站牆子的味道完全變了。
從八十年代起,長市的道上出現紛爭時,開始流行站牆子,就是擺出陣勢,靠人多來向對方示威的意思。
這看起來真的很幼稚。
而且吳正還知道,站牆子的這種做法,再過幾年後又會慢慢消失不見。
因為這種做法,就是本地道上人物從港台影視劇裏麵學的,能唬人一時,卻唬不了一世,而且還容易成為官方的目標。
吳正冷笑了一聲,開始器宇軒昂地帶著幾人往裏走,對於這些木偶一般的站樁人物,他正眼都懶得給一個。
周建偉越是擺出這樣的陣勢,他就越是安心。
隻有底氣不足的人,才會擺出這樣的陣勢來嚇唬人。
嚇唬人的陣勢還在繼續。
進茶樓後,大大的廳堂裏麵,隻在正中央擺了一張大圍桌,其它的座椅都被清到了一邊。
在這張桌子的正後方,大刀闊斧地坐著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
在這中年男人身後,又站著十幾個抱臂叉腿而立的漢子。隻是這些人的衣服不再是統一的了。
這又是影視劇裏的架勢。
吳正看了就想笑,但他強忍住了。
到了別人的地盤,就算再有把握,也還是不能太無理。
按照江湖規矩,吳正先上前行了一個抱拳禮。
抱拳禮是很有講究的。
抱拳禮的完整動作分好幾步,也各有含義。
先是左腳上步,右腳跟上並步站直,意為視對方為尊,邁步趨前以示敬仰。
然後兩臂平頜,環抱當胸,曲攏成圓,意為五湖四海是一家。
接下來,右拳抵左掌,掌為文,拳為武。左掌四指伸直,意為江湖之人應藝德齊備;拇指彎曲隱藏,意為不逞強不作大。右拳緊握抵於左掌中指下端,意為武不犯禁、勇不滋亂,就文止武。
最後,兩手手心向外推,意為我心光明,有緣相會是朋友,恭請師友前輩指點,拳眼向胸則意為友情記心間。
就算吳正再有猛龍過江之心,在這種文談場合,規矩還是不能壞,否則就會被道上人物恥笑。
“見過周老大。”
在行抱拳禮的同時,吳正簡短的問候語也隨口而出。
接下來就可以隨意點了。
吳正看到,周建偉此時還在麵無表情、眼神冷峻地看著他,既不見禮,也不請坐。
看來,他鐵定是想給自己一個下馬威了!
吳正一聲冷笑,大大咧咧地在周建偉對麵的一張凳子上坐了下來。
規矩咱講過了,接下來就未必吃你那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