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已經打定主意不管吳大廚這些瑣事。
因此,盡管孟昊焱的回報非常有誠意,吳正也願意跟這個還算不錯的報業負責人有所交往,但具體的報道、廣告等方麵的事務,他還是毫不客氣地推給了劉誌軍和沈默,讓他倆負責去跟報社接洽。
孟昊焱好打發,吃過飯後,他便識趣地告辭了。
可另一個人卻不怎麼好打發,那就是富華區的區高官易洪江。
吳正沒見過這麼賴皮的體製內官員。
吃過飯後,易洪江還拉著吳正不放,要好好跟他聊聊。
我能跟你有啥好聊的?
可這話吳正還真不出口。
易洪江再怎麼賴皮,他也是這個地方的父母官,吳大廚不定啥時候就要求著他。
而吳正隻不過是一介商人而已。
果然,易洪江纏著他沒好事。
“正,東區紡織廠那塊地,你們不是剛簽合同沒付款嗎?你們能不能毀約?我在富華區給你們找一塊最好的地,要多大都行,保證價格還便宜。”
東區就是後世的芙蓉區,跟富華區僅有一路之隔。
我靠,易洪江這家夥,竟然想挖兄弟區府的牆角!
用得著這樣嗎?
“為啥啊?”吳正決定試探一下這家夥。
他隱約感覺到,既然鬱俊一有事就能找上這家夥,而且這家夥辦事還這麼給力,不定跟鬱子軒有啥關係。
基於這點考慮,他倒不好直接拒絕他。
而且,商人逐利,很多事情,先打聽清楚再做決定會更好。
“唉,我跟你明了吧,招商引資任務重、壓力大啊!”
易洪江竟然跟吳正倒起苦水來。
而且,聽他的語氣,還真沒把吳正當外人來看。
易洪江之所以有這樣的挖牆角舉措,還是因為政策所決定的。
在這一年,中央明確了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也因為這一點,招商引資被確定為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曆史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各級政府都開始把招商引資作為了政府工作的重頭戲,國內無論沿海或內地,都在拚力進行招商引資。
長市也一樣,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字號工程,並且要求下麵的區、縣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頭等大事,並下達了具體的任務指標。
在易洪江看來,吳大廚在長市買地建樓成立集團公司,投資額起碼不下一千萬,甚至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能趁東區政府沒反應過來,立即把吳大廚挖到富華區,那這筆投資就成為了富華區的招商引資業績。
不僅如此,吳大廚集團一旦落戶富華區,以後所產生的大量利稅也是歸富華區,這又是一大政績。
吳大廚是楊貴平在湘水的政績工程,那既然它來了長市,易洪江也想沾沾光。
吳正哭笑不得。
他沒想到,自己一個還沒完全發展起來的吳大廚,竟然在易洪江這種官員眼裏也能成為香餑餑。
不過想想也是。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所帶來的一個重大效應,就是接下來許多年內全國大範圍的招商引資,這也確實是中國在未來幾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對內地城市來,招商引資確實是一個大難題,很多地方政府根本就完不成任務。
相反,在沿海城市,招商引資卻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