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吳正所的那種玩法,全世界都暫時還沒有出現。
怎麼來實現,需要好好動點腦筋。
兩位程序猿就這麼入套了。
他們開始期待這座大廈的開建。
因為這裏一旦建好,就會有屬於他們的獨立辦公室,還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套間,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很具挑戰性的任務。
果然,一回到吳正的那間辦公室,兩位程序猿就迫不及待地拉住了吳正,想跟他聊自動辦公的事。
吳正決定給他們打開一扇窗。
在這個互聯網還沒開始在國內興起的年代,要想跟他們談完整的A係統思維,還有點為時尚早,但吳正有辦法跟他們聊這事。
“國外現在開始流行的電子郵件你們聽過嗎?”
兩人點了點頭。
電子郵件是一個在70年代就發明了的東東,它卻是在80年代才得以興起。
在70年代,當時使用的是Arpane網絡,而且用的人太少,網絡的速度也僅為56Kbps標準速度的二十分之一。
受網絡速度的限製,那時的用戶隻能發送些簡短的信息,根本別想象那樣發送大量照片。
到80年代中期,隨著個人電腦興起,電子郵件開始在國外的電腦迷以及大學生中廣泛傳播開來。
作為計算機專業人士,兩位程序猿對於電子郵件還是很熟悉的。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在公司內部弄一套郵件係統,這時吳大廚大廈的設計方案出來了,設計師想讓吳大廚的所有高層都來針對這個設計方案來提修改意見。”
“按照常規的方法,設計師需要拿著一份圖紙,一個個地去登門拜訪,這樣不僅很費時間,其他人還不一定知道別人的修改意見,這樣會有很多重複的意見出現,更難因為受別人意見的啟發,而產生新的創想。”
“可是如果這位設計師是給所有相關人士發一封郵件呢?”
吳正的問題立即就帶動了兩位程序猿的思維。
在公司內部聯網並建一個郵件係統並不算太難,這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確實,就剛才的問題,如果用郵件來解決的話,的確就要輕鬆得多了。
“如果我們對這套郵件係統再加點修改,比如一封郵件,指定某人必須給予答複,某人又必須給予意見,整件事情隻有得到完整解決了,這封郵件的整個運作流程才算完成。”
“如此一來,這就成為了一種簡單的協同辦公。”
“如果這封郵件,再加上同意、反對等審批選項,或者加上投票、統計等選項,這種協同辦公就又升級了,能滿足日常辦公需求的功能越多,這套自動辦公係統就會成熟,越有應用價值。”
鍾明煜和陳家耀又是眼前一亮。
吳正的話,確實像是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看到了電腦技術的一種奇妙的應用。
這是一個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全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