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平,正,先帶我在田間好好轉轉吧。”
因為沒有外人,廖宏才話沒有打官腔,此時的他不像是一個地高官,而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
廖宏才早就想下車看了。
因為他剛才在車上發現,距離上次才過去兩個月多一點點,城關鎮這邊已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公路兩邊的菜地裏,已經冒出了很多蔬菜大棚,或者正在建設新的蔬菜大棚,完全是一副繁忙的景象。
吳正卻拒絕了他的邀請。
他笑道:“老廖,你想微服私訪的話,最好別扯上我,這裏的人對我太熟了,我怕我一出現在你身邊,他們隻撿好聽的。”
廖宏才想想也是,便在楊貴平的陪同下,在田間轉了起來。
廖宏才又被震驚了。
一位老農道:“這個蔬菜大棚確實是個好東西啊!”
他用手一指大棚裏的蘿卜:“像平時咱們每年都要種的蘿卜,如果沒有蔬菜大棚的話,起碼要三個月才能收,現在種在大棚裏,兩個月就能收了。而且這是農科院提供的良種,這些蘿卜一個個長得水汪汪的,吃起來又脆又甜。”
廖宏才好奇地問:“那收入呢?”
老農靦腆地一笑:“收入還成吧,現在這些蘿卜出多少吳大廚就收多少,價格也很公道,按這個趨勢下去,今年的收入起碼比去年翻一個倍吧!”
廖宏才真的被嚇了一條。
起碼翻一個倍!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對很多基礎政府來,他們要想幫農民把收入增加一到兩成,都難於上青。
可城關鎮這些參與了農商合作的農民,一翻就直接是一個倍,而且還是在規模嚐試的情況下。
廖宏才甚至相信,這老農的數字甚至還有所保守。
他決定試探一下:“那你這些蘿卜收了呢?還繼續種蘿卜嗎?”
“不了,農科院的專家了,同一塊地連續種同一種蔬菜不好,我打算在這裏種辣椒或黃豆,反正這些吳大廚也收。我準備另外再新建兩個大棚,在新的地裏種蘿卜。”
無需再試探了。
光是一個大棚,就能讓年收入翻一個翻,要是再多建兩個大棚,收入豈不是能翻?
廖宏才又進了兩個大棚,一問,情況基本都是類似。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農民的臉上卻是是流露出了真實的喜悅。
這是對收成很滿意、發自內心的喜悅。
楊貴平開始了他的彙報。
“廖書記,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城關鎮的第一期農商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吳大廚對農戶致富所起到的帶動作用非常巨大。”
“現在我們的第二批農商合作也啟動了,第二批參與的農戶更是高達400戶,加上第一期的100戶,合作規模已達到500戶。”
“吳大廚的新工廠投入生產後,第三批參與合作的農戶會更多,估計很快這個農商合作計劃將會惠及整個城關鎮的菜農。”
又是一個很讓廖宏才吃驚的數據。
惠及整個城關鎮的菜農!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