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一出發點,管理者首先所想的是如何在任期內不犯錯誤,然後再幹出一定的可向上級交代的成績。
而對於一位有“上進心”的管理者來,他是不甘心在一個企業幹一輩子的,因此他必須想方設法在任期內幹出成績,因此他的經營策略會側重於見效快的措施上,企業的經營策略也就談不上長遠。
若要是碰上品行不端的管理者,比如肖榮華、祝文這樣的,他們的心不是放在經營上,而是放在如何撈錢上,撈了錢再去做關係求升遷……如此一來,企業就慘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企業碰上了一位負責任、有雄心的管理人才,並且很快就幹出了一番成績,那也未必能長久。
道理很簡單。
管理者出了成績,就必須得獎勵,而對體製內來,明目張膽地獎勵財物是不可行的,政策不允許,那就隻有提拔。
這意味著管理者就算把企業發展起來了,企業還是得麵臨更換掌舵者的命運。
能幹的管理者就算不提拔,企業也還是有風險的。
企業的效益一旦起來了,就會成為眾人眼中的香餑餑。
這時,如果管理者沒背景,或者賞識他的上級領導一旦被調走,那就慘了,你乖乖地給其他有背景的人讓路吧!
體製內的遊戲規則對企業來就是這麼殘酷,而且越是地方,這種現象就越嚴重。
楊貴平又一次啞口無言。
對於體製內的遊戲規則,他比吳正更清楚,他也知道,吳正所指的弊端確實存在。
“按你這麼,酒廠算是沒救了?”
“如果我不接手的話,確實是沒救了。”
楊貴平:“……”
我知道你子很厲害,可你這話也太狂妄了一點吧!
還有,這家夥竟然在打酒廠的主意?
楊貴平有所不知的是,按照原有的發展軌跡,湘水縣酒廠在兩年之後,就會因為嚴重的資不抵債而倒閉,湘水大曲從此也將在市麵上絕跡,成為大多數湘水人的遺憾。
吳正也是遺憾者之一。
“把國企變賣,變成民企,這樣真的好嗎?”楊貴平問出了第一個疑惑。
他的思維還是有點轉不過彎來。
和大多數體製內人的思維一樣,在楊貴平看來,國企的經營再怎麼糟糕,那也是國家資產,一下子就將其從姓“國”改姓“民”,實在是有點難以接受。
“有什麼不好的?繼續勉強維持的話,國家不僅沒收入,還得不斷砸錢下去。一旦倒閉,國有資產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如果將其轉賣給我,國家也不會有損失,一旦我將其經營好了,反而又會成為湘水縣的利稅大戶,國家也再次受益,有什麼不好的?”
楊貴平:“……”
他不得不承認,這子又得很有道理。
可酒廠就算再糟糕,市值也起碼也還是上千萬啊!這子吃得下嗎?
他不會是想官商勾結,占國家便宜吧?
“你有這麼多錢嗎?”楊貴平直接把這個問題問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