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吃螃蟹的是需要獎勵的,這個道理跟商鞅變法一樣。
吳正豪邁地道:“好,華哥,今我做主了,你進公司的事就這麼定了,隻要你市場那邊的事搞定了,你隨時都可以進來。如果你以後繼續有這樣的表現,我相信起碼有一個部門經理或大區經理的位置在等著你。”
“賺到了,賺到了,一句話換來了一份好工作。”梁振華笑嘻嘻地道。
他知道,吳正一開口,他進吳大廚食品的事等於板上釘釘,於是心情大好。
氣氛立馬就變得活躍了起來。
“既然要貼海報,那幹嘛隻貼幾個市場啊,要貼得滿大街都是啊,什麼公交車站,各個居民點的牆上,大街上,能貼的地方都給貼上。”
又一個主意冒了出來。
這確實也是一個好辦法。
在這個年代的縣城,市容市貌還沒這麼講究,亂張貼的想象隨處可見,吳正並不介意也亂這麼一下。
他相信,預先和相關部門打好招呼,這事應該不會有麻煩。
“拉橫幅,拉橫幅,各個主要路口都給拉上橫幅。”
“還有刷牆,我知道有專門幫忙刷牆麵廣告的,可以把縣城裏能刷的地方都給刷上,連下麵的地方都可以刷到。”
拉橫幅、刷牆麵廣告也是這個年代的一個特色。
橫幅就是那種大紅色的綢布,上麵印上白色的廣告語,跨過馬路高高地拉起來,來來往往的車和人都能看到,非常顯眼,有點類似後世的路牌廣告。
刷牆就更有意思了。
在這個年代,建築的外牆大多是紅磚或者水泥,主家也沒那麼多講究,因此經常被有關部門用白色塗料刷上宣傳廣告語。
最有特色的就是早些年的計劃生育的廣告語。
“隻生一個好!”
這算是比較文明的。
“一胎上環,二胎結紮,超懷又引又紮,超生又紮又罰。”
“一人超生,全村結紮。”
“誰敢超生誰就傾家蕩產。”
“該流不流,扒房牽牛。”
……
這些宣傳語就有點觸目驚心,但在農村卻並不罕見,這是那個年代的特色。
這些成本低廉但又很有成效的宣傳方法也立即得到了吳正的認可。
“電台廣告不能少,現在聽廣播聽收音機的人很多啊!”
有一個主意冒了出來。
吳正差點就忘了這一遭。
在這個年代,因條件限製,聽收音機的原本看電視的人要多。
這個渠道確實不能少。
……
在大家七嘴八舌之下,一個個主意冒了出來,大部分都是非常可行的。
再加上已在計劃中的公交車廣告,吳正可以預見,這一波宣傳轟炸的效果真的應該可以出來了。
“吳敏霞,你找一下楊貴平,讓他跟相關部門打一下招呼,免得實施起來出亂子。”
和政府部門合作的項目就是有這個好處,政府在各方麵都會照顧和傾斜,這個優勢必須利用上。
“劉誌軍,具體實施的事情就交給你來安排,每一項都必須落實到人。”
食品加工廠的第一波宣傳轟炸計劃就這麼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