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的語氣中帶有一絲遺憾的味道。
吳正沒有理會這麼多,他的興趣點在最後一句話。
傻白甜竟然考了這麼高,看來這次她的成績總分又不錯!
吳正想起了那個把*****當氣球吹的那妞。
嗯,這個傻妞有點好玩!
講台上的溫文正式開始了試卷的講解。
吳正非常清楚這套流程。
他知道,溫文會整個試卷都過一遍,算是對上學期所有知識點的一個銜接,然後會挑一些比較重要、出錯率高的地方重點講解一下,再挑一兩篇作文作為範文講解一下,這節課就算過去了。
如果沒猜錯的話,今所有課都是這個流程。
吳正自然沒有聽溫文講試卷的耐心,因為他已經把試卷粗粗看了一遍,發現這些知識點對重生後的他來根本就沒有難度,包括他曾經做錯了的地方。
除了個別需要死記硬背的地方之外。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高中生去做學的題目。
可不聽課又能做什麼呢?
吳正很想把從抽屜裏拿出來看的,可他稍稍有點顧忌。
他確實是準備做一個問題學生,但做問題學生並不代表行事毫無顧忌,不懂得尊重他人。
這個溫文是他所欣賞的一個老師,今一上課就給予了他應有的尊重,因此在獲得她的諒解之前,吳正不打算做讓她太過於反感的事。
因此他隻有熬時間。
熬不了幾分鍾,他就熬不下去了。
吳正靈機一動,抱著新學期的語文書翻閱了起來,就當是提前自學。
在語文課看語文書,應該還算尊重老師吧!
用成年人的眼光再去讀初中的語文課本其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好比吳正手裏的這一本。
這是一本88年人教版的老版語文課本。
吳正記得,到了今年下半年,初一新生就會改用9版的新版語文課本,和吳正手中的這一套,很多地方都會有所不同。
9年,這是一個很多東西都在新的方向改變的年代。
吳正翻到了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就發現了一個巧合。
他昨晚剛買了兩套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在讀,而這本語文課本上的第一課就是茅盾先生的作品:《白楊禮讚》。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吳正開始抱著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他發現,他在前世學這個的時候,是為了考試在讀書,而現在卻是為了知識在讀書。
比如這篇《白楊禮讚》,文的優美就不用了。
在這課本上,吳正還可以用一個成年人的閱曆,來重新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從而清晰地理解這篇文章的象征意義。
而這種象征意義,那些對抗戰的背景掌握得不夠全麵的初二少年其實是很難吃透的。
一篇好文,理解能力不一樣,收獲自然也不一樣。
除此之外,吳正還可以重溫一下很多寶貴的詞彙,比如坦蕩如砥、婆娑、旁逸斜出、秀頎等,這些詞彙都是出現在這一課的,重溫之後,絕對可以讓吳正貧瘠的詞彙量大增。
鍾蘭不是嫌咱沒文化嗎?那咱就再好好啃一遍語文課本,以後話文縐縐的,絕對顯得有文化!
吳正自己都被這個想法給逗樂了。
不過他覺得,這個想法對自己還是挺有吸引力的,畢竟現在自己有大把的時間,多掌握一點知識和詞彙,對以後應該沒壞處。
基於這個想法,他真的投入地讀進去了。
讓他投入的竟然是一本他原本覺得幼稚的初二語文課本。
入迷之後,他突然感覺同桌的賤賤在捅他的胳膊,然後他聽到了溫文的聲音:“吳正同學,你看什麼看得這麼投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