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弗裏德裏希·保盧斯(1890—1957),法西斯德國陸軍元帥,一九四二至一九四三年指揮第六集團軍參與斯大林格勒戰役,陷入重重包圍後被俘投降。

[62]傑爾查文(1743—1816),俄國傑出詩人,主要作品有頌詩《費麗察頌》《攻克伊茲梅爾要塞》等。

[63]阿克薩科夫(1791—1859),俄國作家,代表作有《家庭記事》《巴格羅夫孫子的童年》等,作品帶有自傳性質。

[64]濟寧(1812—1880),有機化學家,俄國化學學派的領導人。

[65]羅巴切夫斯基(1792—1856),俄羅斯數學家,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之一。

[66]《馬克斯和莫裏茨》是德國詩人、畫家威廉·布施(1832—1908)於1865年發表的諷刺插圖故事,被認為是現代連環漫畫的主要先驅之一。阿納托爾·法朗士(1844—1924)是法國小說家,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67]英國化學家、生理學家威廉·蒲勞脫(1785—1850)於1815年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氫構成的,其他元素的原子量都是氫原子量的整數倍,稱為蒲勞脫假說。

[68]杜馬(1800—1884)和斯塔斯(1813—1891)分別是法國化學家和比利時化學家。

[69]亥姆霍茲(1821—1894),德國物理學家。出版《能量的保存》一書闡明能量守恒的原理,“亥姆霍茲自由能”以他來命名。他也研究過電磁學,預測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中的電磁輻射。

[70]維克托的愛稱。

[71]維克托的愛稱。

[72]普朗克(1858—1947),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創始人。

[73]即赫魯曉夫。

[74]即貝利亞。

[75]鄧尼金和弗蘭格爾都是蘇聯內戰時期白軍武裝頭目。

[76]科爾尼洛夫(1870—1918),俄國上將,1917年反革命叛亂的頭目。

[77]崩得是俄文譯音,意為“聯盟”,是“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猶太工人總聯盟”的簡稱。

[78]費特·阿法納西·阿法納西耶維奇(1820—1892),俄國詩人,詩作有著俄羅斯古典浪漫主義風格,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音樂性征服了當時文壇許多名家。六十年代初創作激情衰退,專事農莊經營,晚年又重新執筆。

[79]費多爾·伊凡諾維奇·丘特切夫(1803—1873),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抒情詩人。哲學觀點受謝林唯心主義影響,詩作除刻畫自然外,還有熱烈的感情和深沉的思考。

[80]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1804—1857),俄羅斯民族樂派作曲家。

[81]拉斯普京(1872—1916),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寵臣,東正教“長老”和“神醫”。

[82]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列斯科夫(1831—1895),十九世紀俄國小說家,對契訶夫、高爾基等人的小說產生過重大影響。主要作品有《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奇人錄》《大堂神父》等。

[83]梅列日科夫斯基(1865—1941),俄國詩人、曆史小說家、批評家和思想家。1893年發表《論現代俄國文學衰落的原因及新流派》一文,是俄國現代主義的重要裏程碑。十月革命前反對沙皇政府,他歡迎二月革命,但反對布爾什維克當政。

[84]別雷(1880—1934),俄羅斯象征主義文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長詩《交響曲》、長篇小說《銀鴿》《彼得堡》等。

[85]巴爾蒙特(1867—1942),詩人,評論家,翻譯家。詩集《在北方的天空下》《在無窮之中》《靜》是俄羅斯象征主義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