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初期黑洞和星係

利用巨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遙遠的恒星工廠。在那裏,每10小時就有誕生。這個恒星托兒所圍繞在一個超大黑洞周圍。該黑洞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一發現為一個相對較新的觀點提供了證據,即黑洞和星係是在宇宙誕生初期共同成長起來的。

根據這一描述,黑洞的最初形成應伴隨著大量恒星的誕生,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一點很難證實。許多距離我們很遠的類星體——發光的各個星係,原來被認為是由大的中央黑洞來提供能量——如今則認為其中含有暖塵埃。這些暖塵埃在紅外線波長時發光。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這種塵埃的加熱靠的是物質吸入黑洞時產生的能量,還是新生恒星的輻射。

月神

月神位於月球背麵的外星人基地。據說曾被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拍下照片,也有太空人看到外星人的巨大采礦機器,以及十分巨大的外星船。另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月神是外星人地下基地的代碼名稱,外星人地下基地是由外星人掌控,並由外星人及叁角洲部隊維持周邊的軍事管製。外星人地下基地可能位於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及51區。

月壤

月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麵上的一層直徑小於1毫米,具有黏性的細小粒子,在月球各處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隻有幾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由於太陽紫外線輻照的影響,月壤細粒會周期性的升起,在著陸器的推進器點火和月球車行走時,月壤細粒也會大量揚起,這些運動的月壤稱為月球塵。在地球上,塵土是最普通的東西。月壤和月球塵卻不同凡響,這裏麵包含著許多秘密。

月球

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係統——地月係。地球大約有46億年的曆史。地球的壽命還有1兩億年長。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係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係裏,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裏。月殼下麵到1000公裏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麵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裏,是地球的3/11。體積隻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麵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掩星

月球在圍繞地球運行期間,經常會掩蔽背景的恒星。由於月球沒有大氣,恒星的視麵積又非常微小,因此,被掩恒星會近乎一瞬間的消失或重現於月麵邊緣。大多數觀測者都會選擇在月球暗麵邊緣發生的掩星現象來觀測,因為月球的光芒不會影響觀測與計時。由於月球軌道傾斜於黃道,任何黃經小於6.5°的恒星皆有機會被掩,這些恒星中有4顆屬於1等星,包括軒轅十四、角宿一、心宿二及畢宿五。由於歲差,北河三亦曾屬於有機會被掩的恒星之一,但現時月球不再通過該星。

在掩帶邊緣(稱為南限或北限)數千米的地區,當月球不規則的邊緣掠過恒星的時候,觀測者會看見恒星數度消失及重現,稱為掠掩。由於觀測掠掩能間接得出月麵邊緣的準確地形,因此比一般月掩星更具科學價值,現象本身亦更具可觀性。

天文學家(更多是業餘天文愛好者)會對月掩星現象準確計時,精度達至幾分之一秒的觀測較有科學價值,尤其是可以用來增加月球地形的測量精度。對月掩星作光度測量更可以發現一些難以用望遠鏡分解的密近雙星。此外,由於早期射電望遠鏡的空間分辨率不足,天文學家亦需要仰賴月掩射電源來求出射電源的準確位置。

從地球觀看,一年總會發生好幾次月掩行星的現象。由於行星具有一定的視麵積,因此掩帶旁邊的地區可見行星一部分被月球緩緩遮蔽。

月球基地計劃

90年代初,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負責人溫德爾·門德爾向白宮重提建設月球基地。科學家認為建立一個月球基地對支持在太空進一步大規模的開發是極重要的。在巴西的聖卡塔林島,美國科學家正在為開辟月球基地,進行類如“生物圈2號”的全封閉模擬實驗。門德爾計劃的第一階段從1997年開始,先發射人造衛星,為基地選擇最佳地點作勘測。第二階段從2005年開始,為施工階段,將向月球運送起重挖掘等基建機械,並用微波對地基進行硬化處理。第三階段為構件組裝,采用21根直徑6米,長18米的巨型管道,組成S個等邊六角形,六角形中用高壓充氣建立18米高的巨大圓艙,人員設備皆可容納在管道或圓艙中。第四階段開采利用月岩中氧、鋁、鐵、鈦、矽等資源,製取生活用氧,及擴建月球基地所需的金屬、玻璃等原材料。科學應用國際公司根據門德爾計劃第四階段作了相應的研究,其結果是令人樂觀的:一座重量為1噸的小型試驗型化工廠,在1年中可把10噸以上的月岩加工成氧、金屬和玻璃。

門德爾的整個計劃需耗資上千億美元,人類必須不間斷地努力100年才能完成。

月球造氧機

美國NASA專家已經發明出一種可以從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氣的“造氧機器”,該機器對100克類似月球泥土的物質進行了測試,結果將該物質的1/5都轉換成了氧氣。NASA計劃於2011年將這種“月球造氧機”送上月球,一旦該機器在月球上通過測試,那麼將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掃清最大的障礙。

據報道,這種“月球造氧機”可以從月球土壤中提取出氧氣,它是一個類似透鏡的結構,可以聚焦太陽光,使地麵溫度加熱到2500攝氏度。在NASA最近的測試中,一個12英尺寬的圓碟將太陽光聚焦到了100克類似月球泥土的物質上,結果幾小時後,該物質的1/5就被轉換成了氧氣。測試時,這一泥土物質被保存在真空環境中,從而可以幫助提取出氧氣。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宇宙移民島研究會曾設計了一座斯坦福宇宙城。它是一個直徑為1890米的球體,中央有一個直徑為1S0米的圓筒區供人居住,此外設置有水田、魚池、麥地、菜園、畜牧場、穀物倉、肉類加工場、各種工業設施和垃圾處理站。這種宇宙島要有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但其外形又同金屬製的相似。設想者們希望利用月球上的岩石和礦物來建造島體。而構成生態係統的水、氮、碳等物質,則可以從隕石中提取。

銀河係旋渦體

地球和太陽所在的恒星係統,是一個普通的星係,因其投影在天球上的乳白亮帶──銀河而得名。銀河係是一個透鏡形的係統,直徑約為25千秒差距,厚約為1~2千秒差距。它的主體稱為銀盤。高光度星、銀河星團和銀河星雲組成旋渦結構迭加在銀盤上。銀河係中心為一大質量核球,長軸長4~5千秒差距,厚4千秒差距。銀河係為直徑約30千秒差距的銀暈籠罩。銀暈中最亮的成員是球狀星團。太陽在銀道麵以北約8秒差距處距銀心約10千秒差距,以每秒250公裏速度繞銀心運轉,2.5億年轉一周。銀河係是一個Sb或Sc型旋渦星係,擁有一、二千億顆恒星,為本星係群中除仙女星係外最大的巨星係。

銀河宇宙線

銀河宇宙線指來自銀河係的高能粒子,這些粒子在進入地球磁場控製的區域之前稱為初始宇宙線。通常初始宇宙線的強度變化很小,隻在太陽活動非常劇烈的時候,太陽風暴經過的區域銀河宇宙線的強度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降。從長時間看,銀河宇宙線強度受太陽活動的影響有5年左右和11年左右的周期。在太陽活動高年,銀河宇宙線的強度最低,在太陽活動低年,銀河宇宙線的強度最高,即太陽活動的周期與銀河宇宙線強度的周期幾乎是反相的。

銀河係旋臂

銀河係是旋渦星係,有兩條或更多條旋臂。在研究銀河係旋臂時,光學方法受到很大限製。關於銀河係旋臂的知識主要來源於射電觀測。在太陽附近,射電觀測探測到S段旋臂,即英仙臂、獵戶臂和人馬臂。太陽靠近獵戶臂的內側。20世紀70年代,人們通過探測銀河係一氧化碳分子的分布,又發現了第4條旋臂,它跨越狐狸座和天鵝座。它是一條離銀心4千秒差距的旋臂,稱為S千秒差距臂,正以約50千米/秒的速度向外膨脹。已得知,旋臂是氣體、塵埃和年輕恒星集中的地方。旋臂內主要是極端星族Ⅰ天體,如/型和B型星、金牛座4型變星、經典造父變星、疏散星團、超巨星、星協等。旋臂內還有大量的中性氫、電離氫、分子雲和塵埃。在我們的銀河係內,有著四條長長的“手臂”,它們是各種星體誕生與成長的搖籃。想要了解銀河係的全貌,我們就必須“抓住”這些“手臂”,因為它們能畫出一張精確的銀河結構圖。

銀河係的中心

銀河係的中心也就是銀河係的自轉軸與銀道麵的交點,而銀河等的核球和銀核是在人馬星座方向。用赤經、赤緯來表示的話,它2000年時在赤經17度45.6分,赤緯M29°00′,這一“點”就在人馬星座伽馬星西北不遠,靠近蛇夫和天蠍兩星座邊界附近。

射電望遠鏡發現,銀心處有一個很強的射電源,它被命名為人馬座A。這個射電源的中心特別小,最大不大於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有人認為,如果銀河係中心核的半徑不大於0.1秒差距,即不大於0.3光年的話,就意味著這裏很可能是一個大質量的致密天體的中心,很可能是一個黑洞。如果中心核的半徑為0.6秒差距,即約2光年的話,那麼,不是黑洞的話,也該是一個質量很大的物質團,其中包含著相當於200萬個太陽質量的物質。根據1987~1988年天文衛星的觀測結果,日本科學家認為,銀心曾爆發過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或者大量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