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中城市(1 / 2)

窗外的暴雨籠罩了整座城市,漆黑的城市中零星點點的路燈閃爍在雨幕裏。

打在窗上的雨滴彙聚成流順流而下,讓城市的景色更加模糊不清,朦朦朧朧。

司維的十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敲打著,書房沒有開燈,唯一的光源來自電腦屏幕。

昏暗的書房內很安靜,更加襯出窗外嘩啦啦的雨聲和房間裏劈裏啪啦的鍵盤敲擊聲。

此時,他手頭的這篇微信公眾號約稿已經接近尾聲。

他看了眼電腦右下方,已經過了零點,但是手上一點也沒有放慢。

原本計劃要在今天下午完成的任務已經拖到了半夜,對於一個拖延症晚期患者來說者一點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但是,畢竟已經和編輯約好了交稿時間,要是因為沒能按期交稿,導致剛剛簽約的這份工作出了什麼問題那可就不好了……

這可是關係到自己的飯碗問題……

司維,男,22歲。

這個年紀,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此時正是找工作求職的時候。

所謂的求職,形象點說,就是每日穿梭在人山人海的招聘會現場,像孫子似的把簡曆交到那些鼻孔看天的HR手上,運氣好的可以有資格跑到複試的現場去接受刁難,運氣不好的隻能在垃圾桶裏找到自己的簡曆。然後踩著那些同行們的屍體爬進工作崗位,享受著與西非接軌的工資,與西歐接軌的物價,與(經濟泡沫破碎前的)東京接軌的房價。回憶著當年的出任CEO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迎嫁高富帥)的美夢,歎息一句自己怎麼就沒生在地表上最接近共產主義的北歐五國,然後繼續和手上的報表,刻薄的上司,操蛋的同事,沒準還有頭上的脫發問題作鬥爭的生活。

司維很幸運,因為就連上述問題他都沒資格煩惱,他是畢業即失業。

當年他在《明朝那些事兒》裏讀過這樣的一段話,說是大學裏麵不應該開設哲學課,因為年輕人對這種理論隻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進入社會無所適從雲雲……

現在看來真是很有道理。

主要就是前半個分句。

在司維看來,大學不該開設哲學課的最根本原因和什麼理不理解思想根本沒有半毛錢關係!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該死的學科根本沒法找工作!

在無數個無法入睡的夜晚,他總會會想起當初念書時,有個學法的同學和他抱怨,說:

啊!我們法學好他媽難啊!

那邊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邊勸人學法千刀萬剮。

我現在除了要整天操心司考還要和脫發作鬥爭。

畢業還尼瑪不好找工作容易失業之類的……

現在司維很想把那個王八蛋抓到麵前來問問他:

你哪來的臉在我一個學哲學的麵前說找工作和失業的?

要是你喜歡這玩意,也就罷了,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當初他可是被調劑過去的!

他根本不喜歡這玩意,一點也不,這也就導致了他學習起來一無興趣二無動力三無激情,至於分數,也僅僅是及格而已。

至於說具體的GPA有多少……

那也並不重要。

我們隻需要知道那是一個遠夠不上轉係資格的分數就可以了。

於是,大學四年就是無興趣,無學分,無實習的三無本科了……

事實上他很好奇。

哲學這東西怎麼實習?

實習真的有用?

難不成要靈魂出竅,去和亞裏士多德叔本華笛卡爾康德尼采休謨德謨克裏特維特根斯坦談人生談理想?

就這樣,一個毫無資本的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沒有去高校任教的資格,也沒有考公務員的打算和興趣,為了養活自己,隻好另辟蹊徑了。

於是,他就走上了微信公眾號約稿的道路。

他的公眾號約稿方向主要是文學、藝術類。正好對口他的興趣愛好和學科領域,不說如魚得水,但也還算得上是得心應手。

總的來說,到目前為止,他的一切還是順風順水的。

住在二線城市,有老爸老媽留下來的房子,既不找女票更不養孩子。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說的就是這樣的狀態了……

除了有房……也有車。

就是停在樓下的那輛迷你,黑色外殼,五短身材……

當初他買這車幾乎花掉了手頭一大半錢,隻是因為太喜歡《偷天換日》裏麵懟天懟地懟空氣難尋敵手的Mini Cooper 。不過後來冷靜下來他也發現,人家傑森·斯坦森還有馬克·沃爾伯格之所以牛逼是因為人家有顏有妹有智商,不是因為買了幾輛車再三下五除二改裝兩下就牛逼了,所以和那種人生贏家比起來自己還是有很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