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後記(1 / 1)

我終於把我心中積累多年的夙願從我的靈魂深處,從我的心裏如抽絲一般一根一根抽了出來,隻有此刻,我才覺得我終於向我的命運多舛的、被疾病折磨多年的愛人賀會利和已經犧牲了的軍人,以及他們的戰友們獻上一絲慰藉。書中所說的每一件事都實際存在,但是你要對號入座或對到某一個人身上卻不可行。我所書寫的是部隊、是軍人、是軍嫂、是所有軍人的親人,以及小小年齡就為部隊建設,為國防建設作出貢獻的軍人的孩子們。

我,曾經的軍嫂,今日的軍人的母親,曾經的全國關心國防建設十大標兵、寧夏黨管武裝先進個人。我隻想以自己的拙筆,給那些曾經的軍人、現在的軍人,曾經的軍嫂、現在的軍嫂,曾經的軍人的孩子們、現在軍人的孩子們,獻上我一片小小的心意。向那些為了祖國的安全已經犧牲了的軍人獻上一捧小小的花環,以表達我本人這一生為曾作為軍嫂而感到的自豪,為如今作為“軍媽”而感到的驕傲。

書中所提到的部隊如今已不在了,但這支部隊的番號是永遠不會消失的,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中,這支部隊參與了其中很多赫赫有名的戰役,他們曾南征北戰創造過戰爭的奇跡,他們曾把紅旗插上“大門島”,他們曾轉戰南北東西。從這支部隊中走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將軍和全國、全軍的英雄模範人物。對這支部隊中為民族的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為國家的安全和強大作出貢獻的將軍、幹部、戰士和他們的親人,祖國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幾位老首長,一是原蘭州軍區副政委李寶祥中將。李政委不僅撥冗為我的拙作作序,而且對每一章節都提出了修改意見,並糾正了一些不合常理的情節。老將軍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對戰友、對朋友的深情厚誼非常令人感動。再就是感謝原蘭州軍區聯勤部政委王煥新少將,我給他打電話說請他題寫書名,他二話沒說就寫了好幾幅,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他用快遞郵來的墨寶。在這裏我還要感謝老首長張有倫,他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但他老人家聽說我要寫《戰友》一書,非常支持,他經常把戰友們召集起來講部隊的往事以給我提供素材,還積極為我搜羅部隊的老照片。我十分感謝在寧夏的我愛人賀會利的戰友們,在賀會利生病的這18年中,每次在他生命最危險的時刻都是他的這些戰友們伸出溫暖的手,無私地給予我和賀會利以支持和幫助。他們的支持和幫助給了賀會利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給了我克服困難的力量和智慧。當年我隻是一名軍人家屬,並不是他們的戰友,但是他們不管有什麼活動都通知我去參加,他們把我當成了他們真正的戰友,以至於我和他們不是戰友勝似戰友。這種真摯的情感,不僅在寧夏是這樣,無論我和賀會利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這種戰友之間火一樣的真情,火一樣的愛。我和賀會利曾一起到過山東,山東的戰友聽說我們去了,連夜從聊城趕到濟南去接我們,並給我們安排好一切。為了給賀會利看病,我和賀會利一起還去過北京、河北、江蘇、上海、浙江、河南、陝西、山西、四川、重慶等省市,無論走到哪裏都受到老戰友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一度我因工作的關係需要蘇州、常熟、無錫的戰友們幫忙,他們毫不猶豫地幫助我排憂解難,因此我也把他們當成了我的親人。無論走到哪裏,我總是首先打電話給那裏的戰友。在這裏還要感謝老戰友張宗貴、同事周靜幫助校稿,感謝寧夏輕紡工業局的同事們的熱情幫助,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戰友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