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二章 兩千噸的排水量(2 / 2)

相比於遠大的目標,現在的事情是經濟問題,還有糧食的問題。要養活這麼多人,所花的錢確實不少,但隻要賣上一條船就能賺回來。第二天的眾人就在商量賣什麼船,隻能賣木質的風帆船,蒸汽動力什麼的是不能泄露的。那些人已經知道了燒火的事情,要是再讓他們知道蒸汽機的原理,估計蒸汽明輪船很快就會出現。

金亮在查閱風帆船的書籍,很快就鎖定了幾條船:一是鄭和的寶船,二是納爾遜的勝利號,三是重型護衛艦憲法號。拆掉了火炮之後,把那些射擊口封上,整條船的航速還能提高一些。勝利號作為商船賣還是不錯的,堅固的船體和龐大的體積,遇到小點的海盜船甚至能直接撞翻。憲法號相比之下更加適合做海盜船,它的設計思路類似於德式戰巡。火力上比普通護衛艦強一些,但防護性能強的多了。遇到護衛艦憑借火力和裝甲優勢能打贏,遇上戰列艦直接憑借速度開溜,大英海軍就體會過這種船有多惡心。

“憲法”號是美國海軍史上最有名的風帆護衛艦。該艦總長62.2米,寬13.6米,吃水深6.85米,排水量2200噸,航速13海裏/小時(24km/h),帆麵積3969平方米,船員400人。該船於1797年10月21日在波士頓下水。在美英1812年戰爭期間,該艦曾參加40多次海戰,在一對一的戰艦較量中更屢屢獲勝,因而成為海軍拚搏和勝利的象征,並被愛稱為“老鐵甲”。

勝利號一級風帆戰列艦,是納爾遜上將的旗艦。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時,納爾遜做出了雙縱陣衝鋒的瘋狂戰術,打敗法西聯合艦隊。該船排水量3556噸,載重量2176.4噸,炮甲板長57米,全長69.3米,艦寬15.8米,吃水深度8.8米,主桅高62.5米,前桅高55.4米,後桅高46.3米,風帆麵積5440平方米,航速8節——9節(每小時15至17公裏),艦員850人。裝備108門大小火炮。

鄭和的寶船信息不詳,都是那些白癡害的,但這船傳揚中的數據是最恐怖的。據《明史?鄭和傳》以及《瀛涯勝覽》(馬歡著)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還有兩個數據:根據《中國度量衡製史》記錄明尺31.1厘米計算,船長139米,寬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實物28厘米計算,船長124米,寬50米。具體尺寸按照英國學者米爾斯推算,寶船排水量3100噸,可載重2500噸。根據中國學者唐誌拔計算(數據載於他的著作《中國艦船史》第七章),寶船排水量應該達到5000~10000噸,而根據1985年集美航專、大連海運學院、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合作,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國式木帆船營造法式將寶船複原後,核算最大號寶船滿載排水量約22848噸,取之方型係數0.43,可載重9824噸(見彭德清等編著的《中國航海史》第四章),這應該是最權威最真實的數據。

中華先人的偉大智慧令人歎服,相比之下西方的木質帆船始終沒有超過10000噸,13~17世紀的歐洲卡拉維爾式帆船排水量2000~4000噸,3~4桅,而且西方大型的木質帆船容易船首位下沉,嚴重影響航行性能,甚至會導致風暴中船隻解體。寶船的出現,說明了我國的造船工藝曾經很好的解決了船體強度和木材榫接的問題,如此巨大的木質船隻,依然可以頂住印度洋的狂風惡浪。

這麼大的船隻,估計怎麼上岸都是個問題,船塢都未必有那麼大。好在寶船多為平底船,相對於尖底的勝利號和憲法號,吃水並不算太深。2500噸的寶船吃水也隻有四五米,在內河行駛的時候比較方便,大不了把船再做的小點。銷售之類的不用擔心,上萬噸的大船,安妮說這裏還沒有人造出來過。

直接把船開到碼頭,絕對引來無數的圍觀者,而這些圍觀者能引來更多的圍觀者。金亮的目的是開一家船舶商行,第一步是打廣告做宣傳,派出寶船的目的就是如此。為了賺取足夠多的暴利,還特地構思了饑餓營銷的策略,用拍賣來賺取足夠多的金幣。在經過一番計算後,這裏的船隻真的太小了,幾百噸就算是大船了。這也算大船嗎?貌似斯科特級的都能撞翻吧,畢竟斯科特也有兩千噸的排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