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各國曆史傳說2

5.畫卷的曆史

科學工作者在阿哈加、費讚、提柏斯提和卡奧亞等山區裏,又發現了不少石刻,證明當地確曾有過從食物遺跡中鑒定出來的那些動物。1956年,一支法國考古探險隊到恩阿哲爾高原考察過無數山岩上的石刻畫之後,學者專家對撒哈拉的科學研究興趣更加濃厚了。這一片斷斷續續的砂岩高原,在阿哈加山脈東北展圍成一個弧形,被水衝蝕成一片天然奇景。最高的部分受了侵蝕,形狀看似破敗的城堡或者搖搖欲墜的大教堂,高矗的塔尖和像頂著蘑菇似的柱子,形成有如美國猶他和亞利桑那沙漠中所見到的景物。砂岩石塊的底部受到侵蝕,逐漸形成可作掩蔽所的深洞。這些洞穴自然容易用作人類的居所。在那裏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圖畫,其中若幹頗為美妙。畫中有些主體尺寸特別大,有的人像高達26英尺。圖畫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依照牆上塗字越塗越多的通例來看,在恩阿哲爾高原居住的民族,經過若幹世紀時間,世代相繼,各在洞穴的岩壁上留下他們的彩色畫。

圖畫上最古老的一層,大概是由一個尼格羅文化係統的民族集體創作的。繪畫的技術頗為拙劣,而且采用的風格和顏色也不一致。人像的側影是靜態的,四肢短肥,就與兩臂的關係上來看,兩腿顯得過短。婦女的肚臍總是凸出很高,小而圓尖的乳房畫成一上一下。人像頭部的畫法,是這個時期的特色。一律畫成一個圓形符號,沒有五官,有時也用幾何圖形替代。身上所繪的疤痕或圖紋裝飾,至今仍然可見。有的人像還戴上麵具,和現在上伏塔的村民所戴的相似,清楚表明這些古代的繪畫者是尼格羅人。畫中有相當多各種不同的風格,有時不同風格重疊出現在同一岩壁上,說明這個民族必然在該地區中生活了好幾千年。同時在所畫的野生物中有水牛,顯示這些畫可能至少是公元前6000年的作品,因為該時期以後撒哈拉便再也沒有水牛了。

塔西裏的岩畫共有數萬件彩繪畫麵和雕刻圖案,大部分壁畫表明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的世外桃園。最早的壁畫可以上溯到中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左右,最晚的壁畫大約屬於公元前後的作品,前後延續了近萬年。不同時代壁畫的題材、內容各不相同,風格各異,有的潦草,有的嚴謹,有的稚嫩,有的凝煉,百姿紛呈,令人目不暇給,記載了黑人、法爾拜族、利比亞族、土阿雷格族等民族在此活動的情況。

岩畫中最古老的畫麵是生活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前的史前人類繪製的,筆觸稚嫩,描繪的一些絳紫色的小人,體型極不勻稱,頭顱又大又圓,而腿和胳膊細如蘆柴。他們可能是那些以狩獵和采集為生的黑色人種描繪的,因為岩畫中有文身和戴著假麵具的人物,這種風俗習慣與黑人的完全相同。在洞穴中有一個高5.5米的巨人畫麵,兩隻手,圓頭,聳著肩膀,頭上似乎貼了四塊金屬片,臉上沒有鼻子,兩隻眼睛七歪八扭,仿佛畢加索的作品,因為其他數千幅壁畫圖案都不是很寫意的,唯獨這幅巨人像特別抽象,洛特百思不得其解,遂給他起名叫“火星神”。瑞士空想家豐·丹尼肯認為大火星神穿的不是宇宙服就是潛水服,而且頭上戴著球形頭盔安裝有天線,顯然是星外來客。其實看似頭盔和天線的東西,實際上是裝飾著羽毛的頭巾,況且在凹凸不平的岩麵上的人物畫不一定是按照垂直方向整齊描繪出來的,所以丹尼肯將它推測為宇宙人是牽強附會的。

這一時期岩畫中,無頭的人物、奇形怪狀的物品比比皆是,類似的畫麵在西亞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帶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跡中也有發現,然而大多數都無法解釋。

在這一時期的畫麵上出現了婚禮、宴會及割禮儀式的場麵,還有一群人圍著一個手執“魔杖”尋找水源的人的情景,此外還可以看到幾個小孩合蓋一條毯子睡覺,一群婦女在搭涼棚,一個人搖晃著一個醉酒之人欲使其醒來,一隻狗正在狂吠……這些栩栩如生的田園風光式的畫麵再現了昔日撒哈拉居民寧靜安祥的日常生活情景。

大約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塔西裏岩畫作品中,出現了放牧牛羊、半圓形房屋、舞女、戰爭以及日常生活等場麵。狩獵畫麵也很多,從驅趕鳥獸到用弓箭射取獵物的全過程在岩畫上都得到反映。畫風完全是采取寫實的手法,構圖巧妙,色彩鮮豔。據推測,這些岩畫是由至今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法爾拜族人描繪的,因為無論從發型、帽子、武器、住宅,還是從一夫多妻製等方麵來看,兩者完全相同。他們在撒哈拉牧草豐茂的時候趕著牛群,由東非遷徙而來。這一時期塔西裏的繪畫藝術達到顛峰。

公元前1500年前後,撒哈拉開始變得幹燥,溪穀斷流,綠洲幹枯,嚴酷的自然環境不再適宜放牧牛羊。法爾拜人為尋求新的牧場向南遷徙,另一支使用馬車的民族接踵而至。塔西裏岩畫中的兩輪馬車揭示了這一神秘的變化,這些兩輪馬車並不是用來運輸貨物的,而是用於戰爭和狩獵的,由於塔西裏一帶道路崎嶇,石柱林立,馬軍很難行駛,因而居民十分稀少。據信這一民族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遠徙他鄉。

此後,撒哈拉日益幹燥,沙丘逐步擴大,公元前後,形成今天這樣的情形,這時塔西裏岩畫上表現的不是馬而是“沙漠之舟”駱駝了,畫麵上的駱駝或單個或成群,有的駱駝背上還騎著人。駱駝是從亞洲輸人的“舶來品”,據北非的碑文記載,駱駝來到撒哈拉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50年左右。文獻資料記載的時間稍晚一些,為公元前46年。隨著駱駝進入非洲大陸,撒哈拉的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史前時代宣告結束,曆史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希臘羅馬時代。

撒哈拉壁畫的主要顏料采自頁岩。繪畫時,先將顏料磨成粉末,用水稀釋溶解,加入樹脂、動物油、血、蜂蜜、尿等材料,製作成液體或糊狀使用。

在一些遺址中還發現了溶化顏料用的石器皿和石盤,以及研磨顏料用的小石臼,繪畫工具用手指、筆或毛刷等,筆和毛刷是用草、頭發、羽毛以及削過的細樹枝加工而成的。

在恩阿哲爾高原和撒哈拉其他地方的圖畫中出現的婦女體形,多是臀部肥大的,這引起一種有趣的論說。這種體形叫作女臀過肥,在布西曼族的婦女中很普遍。布西曼族是南非一個棕色皮膚的弱小民族,住在卡拉哈裏沙漠中,人口現在減少到隻有四五萬。根據撤哈拉的圖畫、舊石器時代歐洲的肥臀雕像和其他資料推測,布西曼族的祖先曾經建立過一個單獨的文化主流,遍播非洲各地和西歐的南郡。這一點雖然還沒有成為定論,不過他們和恩阿哲爾高原圖畫中那些民族的關連,是惹人注意的。

現今已確知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而且可能是1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人屬的一種動物)的殘骸,已在查德北部發掘出來。非常粗陋的手工製品,叫作磨過的卵石,也在撒哈拉不少地方發現過,顯示這個地區在人類初生之期就有人居住了。

舊石器時代較早期,該地人口相當稠密,住民都使用手斧。在各大沙質沙漠裏沙丘之間的窄隘中,已發現成千上萬件這類手工製品。在撒哈拉沙漠中心處,沒有這種原始人的遺骸,但是在阿爾及利亞馬斯卡拉附近特尼非奈發掘出一些顎骨,知道他們是屬直立人的一種,早在100萬年前就在非洲出現了。

其後,這地區的人口較之以前減少,和各大湖的擴展相配合——直到約5000年前,查德湖的麵積仍相當廣大。像泰爾晤西、塔法薩塞特、底默索伊以及塔曼拉塞特等河流經常有水流通,使該地區保持濕潤,植物長得很茂盛。阿哈加、恩阿哲爾高原和提柏斯提區中的高峰處從前的氣候類似地中海氣候。分析古時的花粉證明,那裏長過哈列波鬆、柏樹、雪鬆、白蠟樹、長青櫟、樸樹、胡桃樹、赤楊、愛神木、來母和檄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