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八萬大藏經板曆經750年風雨,仍然保存完好,可謂是世界奇跡!《木刻八萬大藏經的秘密》詳細介紹了八萬大藏經板的取材、雕刻、印刷、遷移、保存的過程,糾正了大量誤傳,破解了諸多謎團,讀來頗有趣味。今天將此書介紹到中國,這對研究木版印刷乃至木材組織學都有重要的意義。
7世紀貞觀年間,中國發明雕版印刷。朝鮮與中國毗鄰,具有悠久的傳統友誼。他們不但尊重儒學,建立孔廟,又都信仰佛教,因此《大藏經》成為渴求的對象。他們感覺到單靠中國輸入,不能滿足本國人民的要求,於是開了翻版印刷大藏經的曆程。高麗王朝求得宋開寶初本後,即據此複刻,1025年完工,是為高麗藏初雕本,刻完後藏於符仁寺。1232年全部版本毀於戰火。1236—1251年又根據印本複刻,是為“八萬大藏經”。
本書作者樸相珍教授是韓國木材組織學專家,對韓國八萬大藏經板有數十年研究,通過實地考察、采取樣本、科學分析等方式,提出了科學而又獨到的見解。譯者金宰民教授曾留學中國複旦大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為中韓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另一位譯者張琳是在韓國留學8年的中國人,目前任韓國龍仁大學教授,不僅熟悉韓國文化,而且具有豐富的翻譯經驗。本書在敘述經板過程中,涉及高麗、朝鮮王朝及今天的韓國、朝鮮,也述及中國同期的曆史。本書作者畢竟是韓國人,其敘述的視角、方式、用語習慣無不打上韓國的烙印,盡管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一些敏感詞句進行了謹慎處理,出版者在編輯過程中也大多已按中國出版規範作了中國化處理,但仍不免會有個別遺存,若全作簡單刪除,則會割斷文脈,不恰當的替換,又極易產生歧義,不如保持原貌,相信讀者自有評判。書中的觀點純屬作者個人,並不代表出版社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