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推衍(2 / 2)

他將這套掌法命名為《連山掌》,算是向《連山》致敬,以示不忘其點化之恩。

《連山掌》同樣有八式,不過屬性已經改變,不再是像《連山》一樣,需要“篡”屬性體質的武者才能夠修煉。如今的《連山掌》乃是“山”屬性的武技,李相將其自創的那一式“不動如山”也融入其中,是整套掌法變得攻守兼備。

這八式分別為崇山峻嶺、跌宕起伏、星羅棋列、隨風兼向、潛光深隱、連綿不絕、藏鋒斂穎、重巒疊嶂。

這八式掌法從各個方向詮釋了山的特質,算的上是一套不錯的山屬性武技。

李相演示了這一套《連山掌》之後,隻覺渾身舒爽,酣暢淋漓,完全沒有不眠不休的疲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了吧,畢竟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李相獨立創出來的第一套完整的武技,雖然水分很大。

欣喜過後,李相回去大睡了三天三夜,醒後舒服的洗了個澡,在美美的飽餐一頓,感覺實在是爽。

又獨自在山峰之上演練起《連山掌》,身處群山之中,演練山屬性武技,簡直是相得益彰,李相甚至都覺得自己又有新的感悟了。

演練了幾遍之後,李相方才停手。

成功的將《連山》改造成適合自己的掌法,令李相信心大增,更加的雄心勃勃,又將主意打向了比《連山》更加高級的《歸藏》。

這並不是他心血來潮,盲目自大,而是同樣有所依據的。

李相身為西夏皇子,生活的朝代乃是戰亂時代,適時,蒙元、大宋、西夏、大理以及一些邊陲小國並起,可以說是一個亂世。

在那時不少的文人紛紛投筆從戎,參軍報效國家。同樣湧現出不少的可歌可泣的愛國事跡。李相在靈鷲宮閑來無事就喜歡瀏覽這些奇聞異事。

他記得當時最為天下的武者所津津樂道的是一位複姓公羊的武道大家。這位公羊大家原本是一位落第秀才,因為屢試不中,最後心灰意冷,棄文習武。

沒想到他的武學天資十分的驚才絕豔,短短數年間就從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成為了一代武學大家。

據說又一次他秉燭夜讀,讀到一部書之時,忽有所感,創出了一套驚世駭俗的劍法。

他讀的這本書就是《歸藏》,而他創出的劍法自然是《歸藏劍》了。

這套劍法遵循天地間的法意,寓意“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將天地萬物化生其中,劍意無窮,劍招無窮,在當時乃是一等一的劍法。

隻不過那時的武者乃是用所謂的內力來催生劍招,根本就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其中的威力。

因此李相才靈機一動,因為他想到,那位公羊大家創出的《歸藏劍》,共有八大劍道,代表著不同的屬性劍意。若是自己運用玄元大陸獨有的各種屬性元氣催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會不會又是一種武技被自己演化出來?

李相也不是磨蹭之人,馬上就行動,先是在腦海中回憶《歸藏劍》的劍招。

《歸藏劍》一共分為八大劍道,分別為乾劍道、坤劍道、巽劍道、震劍道、坎劍道、離劍道、艮劍道、兌劍道,分別對應著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屬性。

若是真的能夠將屬性元氣融入到《歸藏劍》中,那自己簡直是得到一部全能劍法,包含了天地間的至理。

因為這八大劍道並非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甚至可以互相組合,最終攻擊可以得到八八六十四招劍法,稱得上是絕世劍道。

李相難掩心中欣喜,想要靜下心來細細推演,渴望能夠像推衍《連山》一樣順利,甚至他還在想著若是這次同樣成功,那麼自己是否要考慮再試著推衍《周易》的,貌似自己步法“淩波微步”就是根據《周易》演化而來,那麼自己是否將其完善呢?

就在李相流著口水,幻想著美好未來,期待不就得將來自己就會又多了兩種絕世武技的時候,他的師尊方寸真人的忽然到來無情的打斷了他的幻想,因為這次方寸真人給他帶來一個不知道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消息。

這個消息與之前在演武峰上感覺到的震人心神的強大氣勢有關。